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政府工作报告绘制的民生新蓝图指出,既要加强环境保护,着力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打造厦门外在美,也要提升城市文明,塑造内在美。因此,生态文明、交通文明也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
保护环境要落小落细
在“两会”现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厦门蓝”等,成为代表委员们提及率较高的词汇。如何保护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家纷纷出谋划策。在市人大代表、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陆从容看来,为应对当前环境形势的需要,在加强环保执法能力上必须要有重大的提高,以保证“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得以充分落实,保障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就厦门而言,环保系统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全市环保行政执法队伍总人数只有167人,却要面对环境保护的严峻现状和老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巨大需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觉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陆从容建议,我市可以效仿兰州、昆明、重庆等地的做法,成立厦门市公安局环境保护分局,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实现无缝对接,参与环境保护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执行查处涉及环境污染的案件,协调环境保护部门侦办涉及环境犯罪的刑事案件等。对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给予严厉打击,形成威慑,强化环保责任,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问题。同时健全基层环保队伍,打造好基层环保队伍,配齐人员与硬件设备。
保护环境要落小落细。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岛内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岛外扩大试点、逐步推开。“垃圾分类”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市政协委员、民革厦门市委副秘书长何燕珍说,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推动,持续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同时要借助市场力量,比如,借鉴美国一些城市的做法,收取垃圾费;扶持再生资源收购企业发展,给予政策优惠;房地产建设,开发商要与环保部门签订环保责任书并预先缴纳押金。政府也要鼓励、支持民企参与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垃圾回收产业链。硬件设施要跟上,要建立完善的城市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清运、处理等环节的设备设施,比如要在城区配备数量齐全、不同种类、标识鲜明、投放容易的分类收集桶(箱)。
垃圾分类成效取决于每个人。何燕珍说,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充分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特别要在学校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和方法,真正让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人人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的良好风气,保护城市环境。
关键词:交通文明
文明出行让你我不烦心
城市的拥堵,特别是一些交通乱象,常会让人烦恼。为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市将开展“交通整治年”活动,提升道路畅通能力。
在侨联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副教授邵辉看来,不文明行车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曾在国外居住多年的她,深知文明出行对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意义。邵辉建议,我市应该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加大“流动执法车”的监管及“智能行车记录仪测试”的力度,在更多的出租车、公交车以及私家车上安装该类智能行车记录仪,开通私家车申请安装专线,同时,开通更多的举报平台,比如微信、微博等,并对违规车辆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更强的威慑力。“我国的交通法规内容和国外交通秩序良好的国家并无差别,但交通却不够顺畅,这一方面是我们交通法规意识不够强,另一方面法规执行力度也有待加强。”此外,邵辉还建议,进一步加强行人、非机动车的行路法规普及和文明教育,进一步加大对驾校培训的管理要求。
谈到文明出行,市人大代表,厦门公交集团客服稽查中心主任、团委书记杨锦强想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公共交通出行领域的公共文明创建工作。早在1994年,厦门公交在全国率先推广上下客门分开,有序上下车,全民皆是志愿倡导者,“公共交通出行的公共文明示范需要各街道社区、各高校、各志愿服务队也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倡导文明出行,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杨锦强说,“小黄帽”文明交通志愿者从2012年开始就积极倡导文明出行,目前已经形成了“文明排队,礼让上车”、“无饮食车厢”、“文明让座”等三个公共交通领域的公共文明品牌,他建议,厦门市可以通过设立“公交排队礼让日”、“公交无饮食车厢日”等,倡导更多人加入公共文明行为示范行动中;同时,规范、科学设置公交候车亭,增加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标志标线,对占据公交站点的私家车、占道经营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也是加强文明出行的必要手段。(记者 蔡镇金 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