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另一个议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决议》,再次亮剑治水。
泉州市人大历来将治水作为重点监督工作之一,在2006年,就出台了一号决议《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大力推进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经过十年的努力,近海流域整治成效初显,初步遏制住了水体恶化的趋势。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多个河段水质未能达到功能区标准。
记者昨对多条跨境流域、市区内沟河展开走访发现,水体污染、黑臭、垃圾等问题依然突出。如多年前本报持续关注并推动整治的九十九溪,污染回潮迹象明显,晋江磁灶段昨再现“红河”。
议案建议,应持续深化重点流域整治,在继续推进近海水域及跨境流域治理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由特定流域水环境治理向全流域水环境保护有效延伸,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案由】 存五个共性问题 水污染治理依然严峻
代表们认为,泉州市治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晋江、洛阳江上、下游之间水质不均衡,流域Ⅰ、Ⅱ类水质比例偏低,优质水比例仍有待提高;近海水域和跨境流域的历史欠账多,多个河段水质仍为劣V类,未能达到功能区标准;小流域和农村小溪小河被污染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丧失,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议案对流域治理工作推进面临的五个共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历史欠账较多、地理条件先天不足,污水治理设施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流域内垃圾整治不到位、间接污染水体,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仍然艰巨,日常巡查监管力度不够、对发现问题查处力度不够。
【走访】
九十九溪
磁灶段再现“红河” 村民称常变黑、红、黄
多年来,媒体多次关注九十九溪水污染问题,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2014年7月,晋江市生态办曾公布的九十九溪流域污染源分布图,显示该段流域内存在119处需监管的工业污染源,后通过治理,水质得到改善。
不过,昨日,记者回访整治过后的九十九溪却发现,污染回潮迹象明显,水质堪忧。上午11时,记者来到九十九溪磁灶镇沟边村段,只见河水由上游而下逐渐变浑浊,河岸旁横七竖八地倒着不少树木,上面都有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覆盖,河水呈灰绿色浑浊状。
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这四五年来河水基本这个颜色,去年底曾有过治理,当时水质会比现在清澈一点,但不久后又恢复原样,由于河水浑浊,现在村民基本不到河边。
而往下游1公里左右的磁灶镇下官路村段,在一家名为福鑫陶瓷厂前的河面,粉红色的水不断从河面下冒出,下游的河面全被染红了,但记者在沿岸并未发现明显的排污管道。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该段不少陶瓷工厂通过河底暗管排放污水,整条河经常变换黑色、红色、黄色等颜色。
两地整治均花大力气 晋江4年涉污染刑案14件
记者昨日从晋江市环保局获悉,近五年,该局对九十九溪周边的整治一直没有停止,其中2013年42件,2014年32件,2015年84件,2016年则达到212年,2013年~2016年环保部门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及污染的刑事案件14件。“但由于九十九溪涉及南安、晋江两地,治理上较难同步。”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南安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队长黄志超告诉记者,为了治理九十九溪污染,南安在2015年就制定了《南安市九十九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于当年开始实施,2015年和2016年共投资1.37亿元进行110多个整治项目,力争在2018年将水质由2015年1月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
两地环保部门表态,对九十九溪均有进行实时监测,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均得到有效治理,对于部分河段的污染回潮,将实行发现一起打击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