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夷山下梅的一座起点标志雕塑中,有一篇武夷山市政府落款并凿刻于球面基座上的《万里茶道记》铭文。铭文虽仅300多字,却高度凝炼了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茶叶贸易绵长历史的辉煌与沧桑,描述了万里茶道上商贾们前赴后继所经所历的曲折与苦甘,讴歌了万里茶道中开创者与践行者们大智大勇建功立业的精神与气魄。
“武夷之民,居山业茶。茶之外鬻,始于明,盛于清。昔星村、下梅、赤石皆为茶市。崇溪诸流,茶埠珠串。民舣竹筏,转运不绝。”铭文首段,开门见山地概述了茶叶生产在武夷山的重要地位、悠久历史与流通盛况。武夷山自然环境宜茶。武夷茶以商品形式远销到欧洲的历史开始于明代,至清代最为繁盛。其中的星村、下梅、赤石是旧崇安茶叶的专业市场。作为古代重要运输通道的境内各条溪流,罗列着许多茶叶转运码头,装运茶叶的木船竹筏往来不断。
星村,一个古镇。星村的茶业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星村的这片土地,孕育了“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也孕育了“红茶鼻祖”的正山小种、“红茶贵族”的金骏眉。
早在宋朝,星村茶业就已兴盛。至明清,星村所产贡茶达全国的四分之一。特别是进入清代,星村茶行林立,茶遍处,商贾云集。也就是在那时期,一条从星村过风水关,经江西至蒙古边境,辗转到恰克图城的国际茶叶商路由此形成,史称茶叶之路,即现在的万里茶道。有文字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每日进出星村运转茶叶的竹筏数百条。
作为万里茶道的茶市重镇,商业极为活跃。来自各地的商人很多,因此会馆建筑也多。明清时,星村原有四座会馆,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四座会馆只剩其一:天上宫。
天上宫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八年竣工,历时十年。坐落于九曲溪畔的星村镇黄花岭。据管庙介绍,天上宫为闽西客家人集资所建,因大都来自闽西的汀州,故天上宫又叫“汀州会馆”。因为星村自古是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的茶市,汀州人长期在此从事岩茶买卖,通过九曲溪、建溪、闽江出海,将武夷岩茶销往各地。而为了保证行船安全,汀州人信奉海上女神妈祖。所以当年汀州人建这所会馆时,就在“汀州会馆”的大殿建有妈祖殿,供奉妈祖神像。
天上宫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反映了星村古茶市的繁荣,却也见证了星村茶的起起落落。
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星村茶市衰退,茶叶生产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前,星村茶叶种植面积仅剩100多亩。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作为“岩茶第一镇”的星村,不仅拥有大量的生态茶园,而且逐步建立起了一批标准化、清洁化的厂房,从种植和加工两方面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全镇现有茶山面积5.9万亩,占武夷山市的42%,是武夷山市茶叶面积最大的乡镇;大小茶厂1100多家,经过QS认证的茶企有100多家,占武夷山市的三分之一,是武夷山市茶企最多、QS认证茶企最多的乡镇。
当下的星村,千帆过尽,洗尽铅华,星村茶人点开茶史内存,从容续写茶叶今生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