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晚报报道,河南永城女车主服毒事件终以地方相关部门、责任人和官员被严肃查处收场,自杀未遂的女车主收到了3万元医药费,被扣车辆同时也被放还。看似有了一个喜剧的结尾,然而,对已经和地方权力部门闹翻的女车主来说,人得罪了一大片,她不知道,她的大货车以后还能不能在这条线路上奔波下去。
这位女车主的困境可能是当下很多创业者的困境。上个月,李克强总理在一个重要的会议上也说到类似的一个故事。他说,北京一所高校的毕业生,回到家乡创业,办一个书店,在多个部门跑了30多趟,花了不少钱,历时三个多月,总算办起来了。但开业后,各种检查、收费、罚款就跟着来了,没钱罚就拿书,最多的一次拿走了140多本。一气之下他索性关门大吉。
不管是自杀还是关店,看似都以最后一搏的方式向滥用的权力表达了抗议。但事实上,尽管交通路政部门低头认错,但如果权力的运行方式不改革,创业者们依然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大货车是无路可跑的。
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怎么去创业呢?因此,要实行最严格的行政审批“准入制”,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管理、收费、罚款项目,要一律取消。
当下的问题正是,个别地方不仅没有对行政权力实行“准入制”,甚至以权力主动寻租“养鱼执法”。 虽然不像当年上海“钓鱼执法”这般赤裸裸,但其实都一样,“养鱼”也是执法权力市场化的典型标本。所谓“月票”、“年票”、用著名作家吴思的话说,这是利用公权力的“合法伤害权”,进行有计划的创收。这样一种“与市场争利式”的体制设计,无疑是行政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最大阻碍。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袁曙宏在三中全会辅导读本中撰文披露,我国将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人员,合同工、临时工将调离执法岗位。“钓鱼执法”和“养鱼执法”的背后,都可以看到大量的执法冗余人员。临时工“下岗”,标志着“执法经济”已经走入穷途末路,而女车主的大货车能不能重新上路,从小了说,是创业者的梦想能否重新上路的问题,从大了说,可以看出新一轮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能否在三中全会后顺利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