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体、上门维修、汽车保养等O2O业务在京东到家的二级页面最下方才能找到。
“我不准备回家过年了,这两天生意好,多赚点钱,等到初三再回家。”1月22日,东北姑娘阿欢告诉新京报记者。
阿欢是O2O平台河狸家的签约美甲师,她最近的经历表明在某些方面,O2O市场的需求依然旺盛。
不过,对于整个O2O行业来说,寒冬仍在持续。春节过后的2月10日,京东到家的“上门服务类目”将全面关闭,仅留下超市、生鲜、零食等业务。即将被裁掉的正是此前O2O最具代表性的上门保洁、洗衣、月嫂、美容、汽车保养等服务。京东到家也成为继大众点评后又一家“砍掉”上门服务类O2O业务,进行“战略收缩”的公司。
随着进入O2O“风口”的资本被消耗殆尽,一度火热的O2O行业在2016年持续“退潮”。当补贴再难以为继,服务类O2O客单价低、需求频率低带来的“伪需求”等问题暴露无遗。与“大而全”的O2O平台相比,一些垂直类上门服务O2O反而依靠各种扎实的线下运营,在一些上门服务O2O领域的细分市场找到真需求,从而在当下的资本困境中保持成长。
京东到家选择收缩O2O业务
成立已一年半的京东到家日前决定于2017年2月10日关闭家政、货运、按摩等多项O2O上门服务。
在京东到家的首页上,已找不到保洁、洗衣、美容、汽车养护等服务项目。作为曾经的O2O热点,它们现在已经被挪到了分类页面最下端的“上门服务”类别中。新京报记者随意打开里面的“汽车保养服务”,里面只有一个商家,其商品数量显示为14件,月销单量为9单,关注人数为24人,惟一的一条评论时间是2016年11月8日。
另一项美甲服务情况也差不多,惟一的商家商品数量为18件,月销单量为4单,关注人数18人,没有评论。
京东到家平台相关负责人此前对媒体表示,“京东到家的用户更习惯使用京东到家来购买超市生鲜、水果、零食烘焙、鲜花以及医药等商品,而非选择家政保洁等上门服务。为了将精力专注在帮助用户实现生鲜直达的使命上,我们将于近期暂时关闭上门服务的入口。”
在过去的一年半中,京东到家的O2O平台融资超过6.5亿美元,约合44.2亿元人民币。在不断投入的过程中,京东到家方面曾对外表示,在很多城市,京东到家已经接近实现盈利。但进入2017年,京东到家选择了收缩O2O布局。
京东到家并不是惟一一家采取收缩策略的大平台。团购巨头大众点评早在2016年2月就砍掉了旗下上门O2O业务,将美甲、美瞳、推拿、洗衣等业务全部裁撤,仅保留家政,同时将其调整至二级入口。
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2016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行业市场规模为1.1万亿元,增长率从2015年的35.1%降为25.5%。在经历了2015年大批中小O2O项目批量死亡后,一些大的O2O平台也开始感到了市场的寒意。
融资困难,O2O持续亏损
国内的O2O行业自从2014年大爆发以来,大部分平台仍依靠融资来支撑。甚至已经挂牌新三板的O2O企业,目前敢于谈盈利的仍在少数,例如因新三板上市备受资本瞩目的家政领域O2O公司e家洁。
根据e家洁2016年半年报,该公司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3997.98万元,同比上年1783.73万元的亏损,亏损扩大124.41%。其在财报中表示,公司仍处在市场培育期,短期内存在持续亏损的风险暂未取消,以O2O为模式的家政服务企业与传统家政服务企业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且十分激烈。
新京报记者通过e家洁预订了“固定钟点工”服务,下单10分钟后就有电话打进来,不过拨打电话的不是e家洁,而是另一家名叫阿姨来了的家政中介。
该中介告诉记者,他们与e家洁等平台有合作,而且在节前这种用人旺季,手握阿姨资源的传统中介公司是O2O平台竞相争抢的对象,若不与握有资源的中介方合作,很可能会出现订单无法响应的状况。
阿姨来了平台的品牌部李长泽对记者表示,家政服务类O2O发展初期遭遇困难很常见:“订单价格太低,阿姨不干,订单价格太高,客户又不干,最开始钱肯定要被干活儿的人拿走,平台夹在中间,一单只赚几块钱,想盈利很困难,京东到家关闭家政上门服务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