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迅新闻网援引海峡网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在东京接受读卖新闻采访时表示,美国打算近期在印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毛宁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我们没有兴趣和任何国家比拼军力。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为谋求单方面军事优势,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在中国家门口强化前沿部署。我们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他国安全关切,停止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据韩联社报道,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将军表示,美国很快将在印太地区部署能够发射SM-6和战斧导弹的陆基发射器,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安全威胁。美国陆军已经开发出“远程精确火力”,并将SM-6拦截弹和海上打击战斧列为可以通过新发射系统发射的导弹。这标志着弗林将军首次确认今年将在该地区部署的武器系统类型。弗林将军在韩国汉弗莱斯营接受韩联社采访时表示:“该系统很快就会部署到该地区。它会部署到哪里、什么时候,我现在不打算谈论这个问题。”
尽管这位美国将军没有透露具体细节,但一些媒体和专家认为,美国将在印太地区(很可能会在关岛)部署的是“台风”陆基中程导弹系统,其射程介于陆军精确打击导弹(最大射程483公里)和远程高超音速武器(最大射程2,776公里)之间。该系统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发,包括四联装垂直发射系统和4个移动发射器、可重装拖车、综合保障车、作战操作中心和指控系统以及雷达站,能够从地面车辆上发射“战斧”巡航导弹(射程1,600公里)和最新型的SM-6多任务拦截导弹。
如果美国中程导弹部署点过于靠近台海,将面临我国远程火箭炮的威胁。我国装备的远程火箭炮最大射程达400至500公里,且成本大幅低于导弹,在作战时,将会大量耗费价格昂贵的标准6防空导弹。面对美国的战斧和标准六型导弹组合,我国既能利用无人机和导弹发起远程攻击,先发制人,也能利用强大的多层防空网成功拦截美国的战斧导弹。美国企图通过部署中程导弹来威慑台海局势的意图,是相当不现实的。
在特朗普时期,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美国就开始小动作不断,想要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目标直指中国。但是美国在亚洲的盟友却没一个愿意借出地方,因为大家都不想和中国闹僵,不过美国显然一直没有死心。现在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在东京接受采访时,又说美国打算近期在印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想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并且实现威胁中国的战略目的,留给美国的选项只有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美国太平洋陆军司令选择在东京对外表示,要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
近年来,各国特别是某些地区大国的防空系统、反舰导弹技术和网络战能力的显著提升,使得美国原先倚重的这两种战略武器平台可能在局部冲突中遭遇有效限制,特别是在印度洋-太平洋(印太)地区,美国计划部署的中程导弹主要包括常规精确打击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这类武器具备快速打击能力和更广泛的地理覆盖范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航母战斗群和战略轰炸机可能失效的空白。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指出,部署中程导弹符合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安全利益。
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可谓策略周密,但却忽略了中国不会轻易屈服于强权的压力。面对美国日益增强的威慑,中国将竭尽所能地寻找突破口。中国采取了柔性的策略,一方面通过对话化解分歧,一方面不断强化军事力量,以备不时之需。但单纯的和平呼声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遏制美国的干扰,我们必须做好双重准备。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本应和平共处。然而,美国将中国视为敌人,不断在太平洋地区部署军力,将遏制中国崛起作为战略目标。
对于美国谋求单方面的军事优势,试图在亚太地区部署中程导弹,在中国家门口强化前沿军事部署的行为,中方一贯反对。其次,从政治上来看,最近这几天,美国又是拉拢日本、菲律宾,计划搞所谓的三方会谈,又是跟英国和澳大利亚合作,试图拉拢日本进入“奥库斯”协议,成为“第二支柱合作伙伴”,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进一步构建所谓的“亚洲版北约”。这实际上还有点“连点成线”的意思,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试图把中国周边的不安定因素,全部联系起来,挑起阵营对抗。
美国总统拜登最近公开表态,对中国在南海的活动表示高度关注。特别是在仁爱礁争议上,拜登政府不仅表示支持菲律宾的立场,还强调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适用性。这种明确的表态被视为美国公开向中国施压的表现,甚至暗示了可能的军事介入。从中可以看出,美国正在采取更加积极的角色,试图在南海问题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美国的介入也可能激化地区紧张局势,导致更多的对抗与冲突。对此,解放军在南海地区举行了一系列演练活动,包括战机巡逻警戒、海空联合突击等。
除了拜登明确表示不允许中国拖走仁爱礁上的菲律宾军舰外,还有美国官员进一步指出,中国可能低估了因仁爱礁局势引发中美冲突的风险。如果中国不对处理仁爱礁问题的方法进行重新评估,可能会导致中美在南海的军事对抗。美方认为,中国之所以在仁爱礁问题上对菲律宾态度强硬,是因为认为美国不会因此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然而,美国已经多次强调《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涵盖南海局势,暗示美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支持菲律宾的可能。
据国防部新闻局官方微博消息,中美两军在夏威夷举行2024年度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议。这说明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各种磋商机制现在已经基本上恢复正常了。对于拜登政府来说,这个时候全面恢复与中国的政府间的磋商机制还有它的特殊意义,那就是在大选期间展示自己的外交能力。对我们来说,这些机制全面恢复了,至少可以意味着中美关系暂时不会急速地下滑。
作为美国政府的重要成员,耶伦在一个国家进行长时间访问是不多见的,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美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在耶伦访华期间,中美就两国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双方经济领域关切事项进行了深入、坦诚、务实、建设性的沟通。中方指出,中国经济保持健康和可持续增长,改革开放是中国国策,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大力破解妨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卡点堵点。
中方希望中美做伙伴而不是对手,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此外,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的市场经济基本准则,不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
“当前中美关系的气氛发生了一定变化。”王勇分析称,耶伦在上一次来访时,主动提出中美经贸关系非常重要,与中国的“经济脱钩”将对美国造成灾难性影响,这番表态在美政府内部起到改善中美关系氛围的作用。
近日,美国总统拜登就南海仁爱礁问题公开表态,其意图插手南海局势的动向已显而易见。而在此背景下,解放军的一次南海演训活动也透露出浓厚的反制意味。南海问题终究是中菲两国之间的事务,美国作为域外国家,本无权对此指手画脚。但拜登政府的这一举动,却让人看到了其试图插足南海局势的野心。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表示,近日解放军在南海海域开展了战机巡逻警戒、海空联合突击等演训活动。这一行动展示了解放军的备战能力和高度戒备状态。
不管美国媒体如何报道,耶伦访华的积极成果很值得认可。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可否认,当前的中美关系比去年这个时候更稳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也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双方一致同意,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持续加强经济、金融领域沟通合作,努力为两国企业双向贸易、投资活动创造良好环境,促进中美经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美经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注定了中美无法“脱钩”,通过坦诚地“加强沟通”“应对共同挑战”才是中美面对分歧时的正确方式。
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理性沟通。耶伦访华的争论与交流,虽然暴露出双方在一些议题上的分歧,但也为进一步增进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提供了机会。中方呼吁实现相互尊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美方需正视中方合理发展权益,避免将竞争升级为对抗,共同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双方应以历史长远眼光审视关系,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原则,寻求合作共赢的路径。
历经数轮会谈,中美双方达成新共识成果:在中美经济工作组框架下就两国及全球经济平衡增长议题进行交流;在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就金融稳定、可持续金融、反洗钱等议题持续交流。中美双方还就近期双边经贸关系中的新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关切与担忧。其中,中方明确表达了对美方制裁限制中国企业、对华加征关税、对华投资限制等措施的严重关切。
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表示,美国政府正考虑放宽对中国的禁令,鼓励更多美国人前往中国消费,促进中美双方的民间交流。这一举措被视为美中关系的一大转机,将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机遇,也为推动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利用,也为美中人文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放宽对华禁令,促进民间交流,将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这次电话交谈是中美关系的重要一步,双方表达了维护和平稳定的共同意愿。中方提出的三项原则体现了中国对稳定关系的重视和努力。而美国的回应表明了其愿意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推动双边关系取得积极进展。美国“罗斯福”号航母离开南海,也可视为缓和局势的信号。这一举动显示出美国愿意避免过度引发紧张局势,为双方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打下基础。希望各方都能冷静对待南海问题,避免升级对抗。
虽然拜登的表态多次强调,但至少在表面上,这种表示给人以向中方“示好”的印象。中美经贸合作回归正轨的障碍之一是美国政府对中国经济科技产业的持续打压和长达制裁名单。“承诺”不遏制中国发展,承认中国发展有利于世界,这种更具针对性、更能缓和双边经贸合作的描述,为此次通话的积极回应铺平了道路。尽管中方对美方的承诺作出了积极回应,但并未完全相信。中方提出了和为贵、稳为重,信为本的三大原则,敦促美方将承诺付诸实践。
中美关系复杂多变,国际格局错综复杂。耶伦访华前景未卜,中美间的争端也愈发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不为外部压力所动摇。而美国的强硬态度和单边施压只会加剧两国之间的分歧,不利于地区和全球稳定。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寻求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的外交立场一以贯之,主张和平解决争端,推动国际合作。不论是领土主权问题还是内政议题,中国都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和决心,不为外来干涉所动摇。
拜登再次重申了之前对中国的“四不一无意”承诺,即“美国不寻求进行‘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为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而采取行动”,并且增加了两个“不”,即“不寻求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尽管这些承诺满足了中国的期待,且释放出一些缓和的信号,但美国是否会履行这些承诺还有待观察。此时正值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之际,且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拜登政府释放一些缓和的信号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