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对等关税生效了,这是特朗普的大日子,他称之为“解放日”,美国解放了吗?美国人民解放了吗?
当事情真正到来的时候,世界并未像特朗普想象得那样惊慌失措。特朗普做错了什么?对等关税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4月2日,美国对等关税生效了。最终的版本跟很多人想得都不一样,这不是大家太笨,而是特朗普太善变。
过去一个月,对等关税的版本就变了好几次。
最初的版本是对所有进口商品,不分国家来源,统一征收对等关税。一周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又说了一个聚焦到15个国家左右的版本。
4月1日,《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特朗普的顾问们已经考虑对几乎所有国家征收20%的全球性关税,这又是一个奇怪的版本,已经不是对等了。
就在前两天,特朗普亲自确认,对等关税将针对所有国家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15个国家。
这就太奇怪了,难道特朗普内阁核心成员都无法统一意见?或者大家跟着特朗普变来变去?
事实上,这事并不奇怪,根源都在特朗普身上,他一天一个想法,谁能把得住他的脉呢?

贝森特说15个国家,是基于技术原因,因为所有国家所有商品关税对等,这是一个复杂的计算过程,估计美国财政部和商务部的电脑都干冒烟了,也不一定能计算得清楚。
所以,贝森特或许是想建议特朗普那么做,特朗普不一定听他的,所以他就对媒体讲了,这反映了特朗普团队确实是个草台班子,还没有生效的对外政策都可以随便乱讲。
但是,聚焦到15个贸易额较大的国家,最大的问题是脱离了特朗普加征对等关税的本意。
那么,特朗普加征对等关税的本意是什么呢?
总结来看主要有3个目的,一是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危机;二是为了所谓的贸易公平,减少贸易逆差;三是作为谈判条件,重组全球贸易体系,为美国制造业创造有利条件。
贸易逆差只是个借口,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只要美国的消费远远超过其生产,这一巨大的贸易赤字将继续保持下去。贸易赤字的根源实际上是美元滥发。
增加财政收入虽然很紧迫,但也只是顺带的目的之一。

最核心的,特朗普重振美国制造,他要重组全球贸易体系,为美国商品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美国制造的成本太高了,只要把全球高关税打下去,凭借科技优势,美国商品依然可以占据许多国家的市场,这是特朗普的战略布局中,跟中国商品争夺市场的核心策略。
所以,有专家认为,对等关税的最终目的,反而是降低关税。
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这个结论。4月1日,以色列宣布把美国商品关税直接降到零,这暴露了对等关税的真实目的,因为以色列一定知道特朗普想要什么。
再加上美国的霸权优势,重组之后的全球贸易体系,美国重新占据发达国家市场,把中国商品压缩到发展中国家,甚至更小的市场空间,这才是合理的解释。
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最重要的事情是营造战略大势,制造业回流是大势,拉日本沙特等国家投资美国是大势,全球市场重新以低关税向美国开放也是大势。
但是,关于对等关税,特朗普误判了3件大事,导致全球贸易体系很难按照他的想法完成重组。

第一,全球各国利益攸关,特别是西方国家都是民选领导人,谁也不敢在这种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问题上轻易投降。
所以,各国一定有所选择和取舍,有些商品可以降低关税,有些商品不能降低关税,有些商品只能反制美国。
最终,对等关税不可能把大家一下子都打趴下,而是演变成一场持续数年的关税混战。
第二,特朗普误判了美国经济和国内斗争的形势。
现在,美国国内形势严峻,美联储死守着不降息,民主党发起反击,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通胀继续反弹,失业率上升,可怕的“滞胀”随时都会到来。
这种局面下,大面积实施对等关税,对美国经济和通胀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第三,特朗普最严重的误判是中国。
这不仅因为中国强硬反制,以及“已读不回”的态度,还存在技术问题,以及严重的诚信问题。

高盛的报告说,美国对中国不可能对等关税。3月4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以后,中国大部分商品出口美国的关税,都超过了美国商品出口中国的关税。
这样一来,对等关税在中国这里,就成了彻底的谎言,只要美国需要,就可以不对等。
如果对等关税在中国这里卡住了,很多国家都会效仿,毕竟中国也是大国,影响力也很大。
所以,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注定了是一场大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