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印度的所谓“圣雄”甘地把印度的独立赌注下在殖民者的“善心”上那一刻起,就已经给印度套上了枷锁,尽管印度真的“独立”了,但肉体上的独立却永远被精神上的枷锁所限制。
很多人不明白印度为何总是握有一手好牌却总也打不好,网络上对于印度的各种分析铺天盖地,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抓住根源。
一个人口如此庞大的国家,却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下没有丝毫反抗,直挺挺地跪下了,而且还毫无羞耻感地“嘲笑”东方大国是被西方“吹捧”上来的。
印度人真正的悲哀,既不是种姓制度,也不是国民文盲率,这些是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去克服的!

(图片摘自网络)
☆ 如果分析印度所谓的“独立”历史,你会很惊讶地发现,每到关键节点,它都会毫不犹豫地走错路,而且是错得荒唐无比!
比如,在美苏争霸的时代,印度成了美苏争相拉拢的对象,却错误地把矛头指向了本应相扶相携的中国,结果挨了一闷棍,被打成了怨妇,直接倒向前苏联,错失了前苏联垮台后的十年黄金发展时期。
再比如,中美俄三国杀又一次送给它良机,结果呢?成为制造业中心的雄心变成了一个笑话。
当特朗普挥起关税大棒的时候,机会再次来临,可是它又觉得自己“行”了,先对美跪下,然后把矛头再次指向中国。

(图片摘自网络)
☆ 这次,连俄罗斯和欧洲都清醒过来了,可是印度偏要“逆天改命”,可惜,它没那个命,也没那个能力!
它再次赌美国赢,极有可能会完全失去了不久的将来中国主导的产业分工体系机会,彻底边缘化甚至走向分裂,或许如同一个印度专家所言,印度分裂了可能才是最好的结局。
正如马凯碩痛批当时的欧洲那样,印度本来可以借此机会成为独立第三方,真正成为一个大国的,可惜它又把自己看做是老美的小弟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南非那个曼德拉!所谓印度“英雄”莫迪是不是和他很像?
印度的各种匪夷所思做法,并不是印度人智商不好,更不是种姓制度,更不是文盲率高企,而是甘地给印度埋下的那颗地雷:肉体独立,精神上依旧被套上了“被殖民者的枷锁”,这,才是印度问题的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