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近段时间,西班牙华人食品店可谓“是非不断”。“违规售酒”屡屡被一些当地社会组织和媒体拿来大“做文章”。尤其是在一些突发性的社会事件和民众怨言较大的社会问题上,华人食品店屡屡被归结为“问题的根源”,成为无声的“替罪羊”。
今年“圣周”期间,在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维利亚的一次宗教游行活动中,由于一些人酗酒闹事,造成了骚乱和踩踏事故,导致多人受伤。事后,在调查和反思此次事故过程中,就有当地社会组织和媒体将问题根源归结到华人食品店身上,认为是华人违规售酒,导致了此次事故。
同样,在马德里和南部穆尔西亚市,也有当地媒体和社会组织将夜间噪音扰民和青少年酗酒问题的根源统统归结到华人食品店身上。
面对不停的是非和种种指责,一些华人食品店在当地人们心中所固有的负面“标签”不仅被进一步强化,而且在“万夫所指”的情况下,其生存和经营环境也在不知不觉中日益恶化……
华人食品店引发“塞维利亚圣周踩踏事故”?
4月14日,正值西班牙一年一度的传统宗教节日“复活节”。当天凌晨4点左右,在南部城市塞维利亚所举行的宗教游行庆祝活动中,有人因为酗酒,发生了打架斗殴事件。后来,这一状况发展成为拥挤人群的恐慌和骚动。据西班牙媒体报道,在此次事故中,至少造成17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严重。事故发生后,塞维利亚警方逮捕了8名闹事者。尽管随后的调查发现,他们与恐怖组织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此次事故还是让塞维利亚各方后怕不已。
事后,在总结反思事故发生原因时,塞维利亚当地宗教界、新闻界、商界等社会各方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据介绍,不仅是今年,在2000年、2005年、2009年、2015年的游行中,同样也都发生过安全事故。对此,塞维利亚天主教兄弟会主席Joaquín Sainz de la Maz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应该发布禁令,以便明年圣周期间不再进行类似的游行庆祝活动。对于游行中所出现的事故,MAZA表示,主要原因是“酒”。由于一些参加游行庆祝活动的人酗酒,所以造成了他们的不文明行为,如打架斗殴等,以致最终引发不可预测的事故。
塞维利亚餐饮业协会主席Pablo Arenas则更进一步地认为引起“酒患”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食品店等商家。他说,取消圣周游行是“荒唐的”。对于踩踏事故不能“治标”,而是要“治本”。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当地的餐馆和酒吧都早已关门了。那么造成事故的酒水是哪里来的呢?Arenas表示,街头酗酒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那些违法售酒的商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控。在圣周时,中国人的商家、电话亭、食品店,在没有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改变经营范围,销售酒水。
如此,华人食品店竟成了塞维利亚圣周踩踏事故的罪魁祸首。
华人食品店要为马德里夜间噪音扰民负责?
对华人食品店的指责声尚未平息,当地时间4月22日,西班牙媒体上又出现了将马德里市中心地区夜间噪音扰民的责任推向华人食品店的声音。 据西班牙媒体报道,不久前,在马德里市政府环保部门的推动下,一个名为“休闲娱乐平台”的组织对马德里市中心Gaztambide区的夜间噪音扰民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走访。
一直以来,马德里夜间噪音扰民问题始终是引起当地居民和一些社会组织不断抗议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市政府所设立的避免噪音扰民的特别区域内,这个问题要显得格外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由马德里餐饮和休闲娱乐企业主所组成的组织“休闲娱乐平台”,派员到属于保护区域的Gaztambide区进行了调查。他们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华人食品店和24小时店是引起当地夜间噪音的主要责任者。
在Gaztambide区,不仅有大量的华人食品店,也有许多休闲娱乐场所。由于是防噪音保护区,所以对娱乐场所的开业,以及商家和露天茶座的营业时间都有着严格的限制。
“休闲娱乐平台”在走访后的结论中说,当地的华人食品店,24小时店和外卖店共有27家,其中18家位于主要街巷附近。相反,那里的休闲娱乐场所却只有13家。据此,他们就认定,是华人食品店等的“自由营业时间”让当地在晚间也保持“活跃”,大街上的人们由此川流不息,直到第二天凌晨,当地才能安静下来。由于华人食品商家的面积较小,店内只有一个柜台,没有吃东西的地方,所以门口就成了公众吃喝聊天之地,这样就会经常产生噪音,打扰近邻。
此外,“休闲娱乐平台”还指控华人食品店是街头酗酒现象增加的“发动机”。他们说,华人食品店和其自由的营业时间,以及一些隔音不好的餐饮商家,使得马德里的这个休闲娱乐区马上就要崩溃了。质量很差的快餐食品,也损害了当地的层次和品位。此外,这些商家还带来了噪音和烦扰。
通过“休闲娱乐平台”的介绍可以看出,在Gaztambide区,华人食品店和休闲娱乐场所是并存的,而由休闲娱乐业企业主们所组成的这一组织,在所谓“实地走访”后,却将所有产生的噪音责任都推给了华人食品店,而把自己给摘得一干二净。
据悉,在走访中,两名马德里市政官员也一起参与。所以,对华人食品店的负面结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部门对华人食品店的政策和执法。
华人食品店将酗酒少年“送”入了医院?
4月24日,西班牙南部穆尔西亚市一名13岁女孩在庆祝当地一个节日时,喝了半瓶“朗姆酒”。45分钟后,这名少女因为酒精中毒,而陷入昏迷,被送入当地医院抢救。
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当地有媒体引用一位医院里患者家属的话说:“听说,孩子们是在一家中国人店里买到酒的。”“我的一个家人也在住院,他碰到了认识那个醉酒女孩的人。”
虽然后来醉酒女孩脱离危险,但此事并没有结束。当地媒体强调了青少年街头酗酒问题严重以后,就介绍说,他们对事发区域的华人食品店就此事进行了走访。对于向未成年人售酒一事,所有的店主都予以否认。虽然华人否认了,但报道中将“祸水”引向华人食品店的导向性却是非常明显的。
华人食品店屡成“替罪羊”,如何解?
纵观这几次华人食品店成为一些严重和尖锐社会问题“替罪羊”的事件,可以看出,那些泼“污水”的组织和媒体都是缺乏事实依据,或者说是缺乏有效证据的。仅仅根据自己的刻板印象,或是道听途说,就“嫁祸”当地华人食品店,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公的。
此外,青少年街头酗酒,以及在夜间及节假日活动中滋事扰民等问题,都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社会问题。这其中不仅包括违规售酒,更涉及到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市政管理等诸多方面。如穆尔西亚那位在家中醉酒的13岁少女,她酗酒的时候,父母哪里去了?难道不应该追究他们的监管责任?所以,将所有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华人食品店,不仅有失偏颇,更体现出一些人是别有用心的。
华人面对违规售酒的指责,也应该反思,为什么一出现问题,或是提到酗酒问题,西班牙当地首先想到的就是华人食品店?中国有句话叫“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所有的华商都能严格坚持守法经营,不授人以柄,那么面对指责,自然也会回应得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