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社区豆瓣如何盈利一直都是业内乐于探讨思索的问题。日前,豆瓣阅读上线了“影视改编”新栏目,将试水小说作品影视剧改编领域。IP的火热让游走在商业化边缘的豆瓣也心动不已,但商业化的前景仍然让业界感到担忧。
试水热IP
豆瓣昨日新增的“从故事到电影”页面显示,“在这里,我们将不断公布受读者欢迎、有改编潜力的豆瓣阅读原创作品,邀请影视行业的专业人士一起参与作品的影视改编”。其实,豆瓣要做的是小说改编的优化方案。
据介绍,豆瓣阅读将从平台的投稿作品中筛选部分优秀作品,编剧可以根据这些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豆瓣负责推荐给制片方。影视改编权归豆瓣所有,或与作者收益分成。“具体分成不方便透露,但会是市场惯例”,豆瓣阅读运营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2015年,豆瓣阅读共有9部作品出售了影视改编权,正处于电影项目的开发中。豆瓣阅读负责人、总经理戴钦表示,从原创写作出发进入出版和影视行业的确是目前豆瓣正在尝试的商业模式,除了出售影视改编权外,也不排除在一些项目上参与前期开发甚至参与一部分电影的投资。“豆瓣阅读计划在今年内售出16部作品,有4-5部能深入参与前期制作。”戴钦透露。
去年是IP大年,而今年由文学IP改编的影视作品更是纷至沓来。豆瓣阅读作为聚集8000部原创作品的平台,也顺势参与到其中欲分得一杯羹。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目前豆瓣的评价体系是受到公认的。豆瓣的影视评价资源、影视领域行家、大数据都能为改编服务,影视改编应该是现有平台、数据、资源等多方面价值的转化。
商业化慢热
豆瓣在行业内被称做“慢公司”的代表,但作为社区网站,除了要满足几千万文艺青年社交生活,更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实现商业化,对豆瓣这个坐拥2亿用户的社区来说更是如此。事实上,豆瓣多年来也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尝试。
2010年,豆瓣推出了自己的广告产品,而后针对小组、圈子的商业推广也成为豆瓣收益的主要来源。2012年5月,豆瓣电影推出在线购票和选座功能,不过目前已经被证明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豆瓣电影与同城在票务分发渠道方面还依然保有优势。2013年9月,豆瓣推出了导购类产品“豆瓣东西”,并于2014年上线东西App,一直握紧电商市场。豆瓣FM则尝试经营付费会员与艺人培养。另外,今年4月豆瓣上线了豆瓣书店,开始涉足出版业务。
易观智库新媒体分析师马世聪表示,豆瓣始终在商业化上比较谨慎,以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对于商业化的企图看起来并不明显。不过,豆瓣的各个子模块仍然具有可探寻的商业模式。“增值服务、原生营销、内容变现、艺人经纪、电商导购、线下活动、O2O等都可以考虑,目前豆瓣也在沿着这些方向去做。”
困局仍难破
对比种种商业化的尝试,豆瓣仍然面临着走下坡路的现实。根据百度指数提供的数据可以观察到,豆瓣的搜索数据从2012年开始逐步下降。另外,豆瓣推出了10余款App,但北京商报记者登录ASO100查看搜索下载量排名发现,近一年内,豆瓣在社交(免费)品类的排名始终在20名以外。事实上,对比包括天涯、猫扑等同类型网站可以发现,相关指数都不尽如人意。
日前,登陆新三板后的天涯发布的去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而不久前股价还经历了大跌78.45%的遭遇。马世聪认为,在商业化的开发进程中,老牌社区类网站都已经走向没落。
“对于豆瓣来说,当PC端SNS用户向移动端逐渐转移时,没有抓住恰当的转型机遇,并且移动端不同产品线之间的割裂分散导致用户规模有所降低,在商业化方面过于谨慎也导致资源缺乏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马世聪直言。
对于社区类互联网企业未来的出路,魏鹏举则指出,如何能够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抓住其优势环节开发是关键。“未来,豆瓣被收购是有很大可能的,但最好的方式是企业自身通过融资不断完善业务”,他预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