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到处都在聊中美关系,尤其是那家美国智库抛出的观点,说美国得庆幸中国没主动挑事儿,不然世界早就变天了。这话听着挺炸裂,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不是说中国有多厉害得让人害怕,而是美国自己这些年折腾得够呛,从中东到欧洲,再到自家经济,问题堆成山。要是中国真想较劲,美国的日子估计更难过。咱们一步步捋捋,看看这背后的来龙去脉。

先说说这个智库的背景。美国传统基金会是华盛顿那边挺有名的保守派智库,经常出报告分析全球战略。2024年2月,他们网站上发了一篇文章,讲红海危机,说如果各国商船都开始求中国保护而不是美国,那将是美国霸权结束的信号。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红海那事儿暴露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下滑。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派航母去震慑,结果胡塞武装不买账,还声称击中了美军航母。虽然美国否认,但这事儿已经让不少国家开始怀疑美国的保护伞靠不靠谱。想想看,美国花大把钱在中东维持秩序,石油美元体系就靠这个稳住,可现在连航道都护不住,盟友们自然开始动摇。

再看俄乌那边,2022年2月开打,美国拉着北约支援乌克兰,一开始热热闹闹,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可两年多过去,战争成了烂尾工程。俄罗斯没被击垮,反而慢慢占上风。欧洲国家开始算账:美国卖军火赚翻了,我们却得承受能源涨价和经济压力。德国2024年8月就宣布暂停新军援,其他国家估计也会跟进。这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美国领导力的考验。要是中国在这时候插手,推什么和平方案,欧洲说不定就转向了。毕竟,中国没像美国那样卷入冲突,却在其他地方表现出调解能力。
美债危机也是个大坑。2024年7月,美国联邦债务破35万亿大关,人均摊下来10万多美元。以前,美国印钞全世界买单,因为美元霸权。可现在,盟友如日本、英国都在抛售美债,去美元化浪潮越来越猛。为什么?因为大家看出美国实力在走下坡。要是中国真想加速这过程,比如大举抛售美债或推人民币国际化,美国的金融体系得乱套。智库的观点就是在这背景下出来的:中国有能力挑战,但没这么干,美国得偷着乐。

中国这些年外交上确实有亮点。2023年3月,促成沙特和伊朗和解,这事儿在中东炸锅了,以前是死对头,现在握手言和。2024年7月,又帮巴勒斯坦14个派系在北京签协议。这些事儿美国试过无数次,都没成。中国为什么行?因为它不带私心,不像美国总想着维护以色列或石油利益。中国追求的是地区稳定,大家一起发展。这不是空谈,中东国家看在眼里,越来越认可中国方案。要是中国真想在中东抢美国的地盘,估计早就乱了。
美国自己内部也乱。特朗普2024年11月当选后,继续推对华强硬,2025年1月宣誓就职,签行政令延长对中国商品关税。结果呢?美中贸易战打了好几年,美国企业叫苦,供应链断裂。特朗普想重振制造业,但美国去工业化太久,工厂回流难。相比之下,中国产业链完整,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条龙。智库报告说,如果中国全面对抗,美国优势没了。传统基金会2023年3月的报告《赢得新冷战:对抗中国计划》就警告,得加强军力,不然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2025年到现在,事情还在发展。红海危机没停,美英空袭胡塞阵地931次,可袭击事件还继续。胡塞7月又针对以色列船只动手,以色列8月炸了也门首都。俄乌那边,俄罗斯8月推进了点领土,但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有小立足点。普京8月16日提结束战争方案,换领土,可西方没接。美债8月破37万亿,纳税人负担更大。智库观点流传开,2月报告说中国焦点在削弱美国霸权,推动多极世界。3月分析中国成经济政治军事关键力量。7月警告中东政策和中国竞争脱节,会出大问题。8月指出美国对中国持久战能力不足,是认知偏差。

中国没闲着。2025年1月,外交部声明敦促中东和平。2月,调查显示中东北非对中国认可升到75%,美国降到10%。6月,中国平衡伊朗以色列,促克制。7月,王毅谈中东,强调调解角色。中国影响扩大,但没主动挑战美国。
这些事儿连起来看,美国智库的论断不是空穴来风。美国在中东吃瘪,欧洲盟友动摇,债务压身,中国却在外交上得分。要是中国真想争霸,世界格局早变了。可中国选择合作共赢,没那么激进。美国得反思自家问题,而不是总盯着中国。智库报告说,美国需适应变化,不然继续零和博弈,只会加速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