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讯报》日前聚焦厦门,报道《“‘一带一路’汉学总中心”在厦门揭牌》,称此举将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互通,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由文化互通向民心相通的转变。报道全文如下:
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与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携手设立的“‘一带一路’汉学总中心”近日在厦门揭牌。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教授称,此举将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互通,满足其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学习需求。
当天,厦大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与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一带一路”专项基金在厦门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为“‘一带一路’汉学总中心”揭牌。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主任吴国阳称,该基金秉持共享、互通的开放理念,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由文化互通向民心相通的转变。在中华文明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文明的包容互鉴,共同发掘各自民族文化传统在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增进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互信,建立命运、责任、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携手共推“一带一路”文化教育先行,在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汉学总中心”的基础上,联合国家相关部委机构,陆续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汉学分中心。先期拟与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法国、菲律宾、柬埔寨等国相关大学及文化机构合作,在当地设立“‘一带一路’汉学分中心”。
此外,双方还将联合国家相关部委机构,共建“‘一带一路’非遗文化数据库”,联合发起成立“‘一带一路’非遗保护工作委员会”,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和培训。
郑通涛教授透露,明年4月,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将与“一带一路”专项基金联合举办“‘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才培养论坛”,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成立于2007年12月的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是中国内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第一个以公开募集资金方式,为传承和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服务的全国性社会公益组织。该基金会设立的“‘一带一路’专项基金”,旨在整合社会民间各方力量,为沿线各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共推“一带一路”文化与教育的繁荣发展,为“一带一路”愿景的实施与落地提供智库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