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2月11日电(肖和勇)冬天午后的日光,将晒干的稻草染上一层黄。金美新村的徽派雕饰、金坑古村的明清塔头,亦在日光中流溢清亮而悠远的光彩。
李尚建闲时常站在村口,打量着街面光洁与否,也等待着远道而来的游客。这一年,这名当了13年村主任的“老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期盼“热闹”:自驾游渐多,村子常见喧腾;农家乐温火,土特产也渐次打开新销路。
旅游和人气,在这个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处的偏隅乡镇,两三年间已成街坊谈论的热词。
金坑乡古时为“入闽咽喉”,黄土关古道穿境而过,通往江西黎川等地。这一重要关隘,在500多年前便是热络的商贸通道。1930年至1934年间,中央红军曾先后九次进出这里开辟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期间,金坑乡更是前沿阵地,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曾在这里激战数日。
历史,在金坑乡留下水墨光影和红色基因两种奇特景观。冬日漫步金坑乡上坊、下坊古村,小巷深深,青苔爬满古城墙,那些灰黑的瓦砖、磨得锃亮的水井栏,以及夕阳穿过的雕花门楼,无不覆满时光履痕,无言地诉说着往日荣光。
金坑乡政府工作人员梁诗莉介绍,金坑乡上、下坊古村至今保留的明清古民居有100多座。成片的明清古街巷当中,红色革命遗迹俯仰皆是。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临时指挥部、红军驻扎遗址、黄土关战役遗址、红军桥等处均保存完好。古街巷内外不少红色标语亦清晰可见。当年鏖战急,几处墙面上密集的弹孔,定格了一段浴血奋战的历史。
夕阳里,环绕古村落的金溪泛着暖色的光,一群白鹭从溪上红军桥飞过。村庄的另一头,李尚建的身影被拉得老长,其身后的水泥路沿着清澈见底的金溪延伸。这条长12公里的旅游公路,一头连着福银高速南平市朱洋互通口,另一头直通金坑乡。这一被称为“致富快车道”的双向水泥路,验收通车已一年多。
“以前走碎石岭盘山土路到邵武市区至少得一个半小时,如今从旅游公路上高速路途更近。”李尚建说,新路开通之后,这一年村民得到最大的实惠是,当地农副产品进城成本减少至少三成。“新路通了,大伙都希望人气旺起来,游客来了能小住几天。”
金坑村村主任李尚建的“算盘”打得实在。他希翼红色旅游能给当地村民带来更多就业和收入。
“我们正举全乡之力发展红色旅游。”金坑乡党委书记沈国珍告诉新华网记者,连接高速路的旅游公路打通是当地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走出的第一步。邵武市与武夷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将共同出资开发金坑红色旅游资源,打造4A级旅游景区。
当地已完成古村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这两年,金坑乡投入1200余万元治理金溪河道生态景观,还在金坑古村落修复古沟渠3000多米、埋设排污管道2000余米,建成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与此同时,金坑乡正在加紧收储古民居,以待后续修缮和开发。对于李尚建关心的“住下来”,沈国珍介绍,未来古村落中将打造一些“古巷人家”客栈和民宿。对村里的农家乐,政府也将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制定农家乐运营标准。
农家乐、土特产、导游等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将成村民增收的新渠道。去年,当地旅游相关就业人员达100余人;今年10月,金坑乡还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家旅游局主办的“重温光辉岁月,再展红色经典”全国红色旅游推介会。目前,金坑乡已成为南平市当地相关单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今年已有6000多人次前来接受红色教育。
在规划当中,金坑乡还将建设红军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红军雕塑、红军战斗浮雕墙、红军亭等一批红色景观,建设美食坊和土特产一条街。“一些红色体验项目,将让游客体验红军当年的生活,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沈国珍说。
更大的路网建设规划,正在推进当中。记者了解到,金坑乡到邵武市和平古镇的对接公路,连通南武夷、大金湖旅游圈的公路今后也有望开通。
金坑乡旅游产业方兴未艾。这个冬天,李尚建对生活愿景有更多期待。他告诉新华网记者,以前去邵武市区的碎石岭盘山土路,今年也完成了路面硬化。路况比以往好了,村民脱贫致富更有盼头。
金坑古村一处明清古建筑。肖和勇 摄
金坑乡金坑村的文昌宫,是一处古建筑更是一处红色遗迹。肖和勇 摄
进村之后看到,道路两侧是金坑古村和金美新村。肖和勇 摄
红军桥横跨金溪之上。肖和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