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旁边是喷水池及醒狮球,是中山公园最醒目的标志。原建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破坏,石狮被移至动物园,现为重建。
从醒狮球沿着公园东路方向走,是一座精美的音乐亭,现在此处仅剩基座,供游人憩息。
沿着蓼花溪朝公园东路走是东门(门在公园东路拓宽时拆掉)的孙中山纪念碑,是目前为数不多被保留下来的古迹。
音乐亭的右边是公园东路,左边是运动场,正前方是儿童游乐场(并非现在的儿童游乐场)。现已变成一片绿荫。
厦门文史爱好者“紫日”在微信公众号用30组对比照片展现了历史上的中山公园和如今的中山公园。一组组照片,见证了中山公园的历史变迁,也展示了中山公园那些已经消失的景观。
“紫日”收集的中山公园老照片有两三百张。从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原南门西侧有网球场,东侧有水池,池中浮起一座巨型地球仪,球上立雄狮,球下部装饰4只展翅飞鹰(1956年改为和平鸽)。进南门正中有纪念碑,碑后有体育运动场,东侧有音乐亭。其中运动场可作足球场,经常有足球比赛。
其实在中山公园设计书中并没有计划建设儿童游乐设施。1931年建成后,利用部分空地,建了一小部分供青少年及儿童的娱乐项目。在公园东门南侧建一座钢筋混凝土制成的“门”型架,二门柱作35度斜“U型”作滑床,架高5米,中间有吊环等。在盐草河西侧花园,建了一些儿童娱乐项目,有骑木马、浪船、跷跷板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山公园南半园的南大门、地球仪、纪念碑、网球场及其附属设施、蔷薇亭、运动场、游艇码头、挹翠山馆等被毁,魁星河填为平地,围墙大部分被拆。现在的南大门为重建。
这次,得知中山公园改造,“紫日”立刻着手在改造前为中山公园拍了一组对比照片,从中午一直拍到天黑。回家整理、标注、查找资料、编辑,又忙碌了一个晚上。(文/记者 戴懿 图/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