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日电 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发宋惠昌的署名文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谈谈人民群众的历史决定作用》。文章指出,现在有这样一些思想糊涂的领导干部,他们对如下的信条深信不疑:有了权,就有了一切,谁掌握了权力,谁就能决定一切。
文章指出,中国古代的历史常识告诉我们,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社会中,封建帝王是至高无上的,他对所有的臣民都有绝对的生杀大权。所以,一般的大臣,对皇帝只能是唯命是从,至于那些所谓“草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更是不值一提了。由此,有些人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封建社会中,是统治者决定国家的命运,而芸芸众生,对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这样说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个原理,在这个历史时期岂不是错误的了吗?
文章进一步指出,其实,这个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因为就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时代,老百姓——人民群众——归根到底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这里引用我国的古典文献《国语》中的一部典籍,作些分析。其中《国语手苡铩分械摹渡酃谏历王弭谤》一文说:
周厉王暴虐无道,国人纷纷指责他。贵族大臣邵穆公告诉他说:“人民已经忍受不了您的暴虐了。”厉王听了大怒,找来一个卫国的神巫,让他监视指责自己有过失的人。根据卫巫的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于是,人们就不敢再有议论了,大家只能在相遇时彼此用眼睛示意而已。厉王高兴了,告诉邵公说:“我能消除对我的指责了,老百姓不敢说话了。”于是,邵公对周厉王讲了这样一番道理:“您这只不过是在用堵百姓口的办法罢了。不过您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啊!因为筑堤堵塞河水,而河水壅塞一旦溃决泛滥,结果会伤害更多的人,企图封住老百姓的嘴,这比堵塞江河的后果还要严重。因此,治水的人应该疏通河道,使水畅流无阻;统治者应该引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人有嘴巴;就好像大地有高山大河一样,国家的财富用度都从这里产生出来;又好像大地有平洼高低各种土地一样,人民衣食资源都从这里产生。
文章说,让人说话,国家政事的好坏才能真正反映出来,从而能够推行善政、防范败亡,就能使百姓财用增多,丰衣足食。百姓们心里有意见,就要用口表达出来,这怎么可以堵塞呢?如果堵住百姓的嘴,不让说话,这样做是不能长久的啊!”周厉王根本听不进邵公的这些忠言劝告。这样,老百姓就不敢再说活了。但是,仅仅过了三年,周厉王就被驱逐到晋地去了。
文章称,这个典故的寓意很深,它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不要以为掌握了大权,就可以为所欲为,就能够把老百姓的嘴巴堵住;当然,这可能得逞于一时,但是,终归是要被老百姓赶下台的。一些古代的统治者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常常说出这样的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谓民意难违,就是说的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文章指出,但是,我们现在有这样一些思想糊涂的领导干部,他们的思想水平几乎比那些明智的封建君主还要“落后”,他们对如下的信条深信不疑:有了权,就有了一切,谁掌握了权力,谁就能决定一切。所以,“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等说法,只不过是说说而已。这些人认为,芸芸众生,名义上是“国家主人”,其实只不过一些由当权者随意驱使的阿斗罢了。
果真是这样的吗?从一时的现象上,也许可以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如果从比较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就未必是如此了。比如说,我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农村由人民公社制度变为“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广大农民群众的意志决定的,而不是上面什么人设计出来的。这就是说,国家的农业政策、农村的经济体制,归根到底是由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民的根本愿望决定的;这自然不是说领导者没有任何作用,但是,看一个领导者是不是高明,他能够在社会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起多大的作用,要看他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
文章最后说,历史的发展一再告诉我们:那些不把人民群众放在眼里的领导者,人民群众也不会把他们放在心里!而且,说到底,他们的所谓“官运”,是由“民心”决定的!因为,归根到底,社会发展是由人民群众的意志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