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民船穿“军装”
无锡联勤保障中心航务军代处技术动员处副处长 黄浩
2002年,我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专业毕业,携笔从戎到原南京军区航务军代处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代表,成天与船舶、码头打交道。过去一年,我亲眼见证了我国民船、码头贯彻国防要求从呼吁到全面推开的全过程,见证了改革强军洪流对联勤保障部队职能拓展引发的深刻变化。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化,民船贯彻国防要求成为紧迫课题。我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为民船穿上“军装”。我总结10余年研究成果编写的《新造民船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标准》被颁布为国家军用标准,民船补助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首艘民船贯彻国防要求试点成功……特别是外媒一则“中国发布新军标,17.4万艘民船可迅速转为军用”的报道,让我很有成就感。
航务军代处自身没有实体力量,在改革强军和军民融合的洪流中,我惊喜地发现军代表其实大有可为。我先后受命负责多艘民船贯彻国防要求验收任务,从设计图纸到船厂施工,从项目立项到完工验收,每一个细节我都精抠细磨,严把质量关。达标船舶一艘接一艘下水并通过验收,成为我军首批战略投送支援船队的骨干力量。
2016年3月,东部战区首艘万吨级船坞登陆舰列装后,由于配套码头尚未完工,投送兵力无法装载。我们实施联勤保障,利用民用码头,成功组织战舰实靠实装演练。之后,我们研究提出万吨级码头贯彻国防要求技术指标,并建议在民用码头建造中兼顾海军舰船保障,这一建议被军委机关纳入规划。
(李宏、本报特约记者高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