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第六批国保)
时代:1939――1943年
地址:黎城县黄崖洞镇下赤峪村
“黄崖洞”是一个山区的名称,泛指方圆约10平方公里的地区。当时兵工厂建在水窑山谷中,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现存当年的厂房残基和后来修复的部分工房,家属区仅剩残垣断壁,从工厂区向北是黄龙洞,该洞为天然石洞,在峭壁之上,是当年的弹药库,洞对面突崖根有左权将军的办公室。
黄崖洞兵工厂是在1939年将韩庄修械所迁到此地扩建而成的,当时年生产武器可装备16个团,主要供给华北战场。1943年日军侵入兵工厂,工厂破坏严重,遂撤往平顺西安村。
黄崖洞在黎城县北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岭下,面对狭长的河谷平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黄色崖壁上有一个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这里是八路军兵工厂旧址,也是"黄崖洞保卫战"的战场遗址。四周奇峰绝崖,巍峨雄浑,集太行雄奇、壮美于一体,是一处新开辟的旅游胜地。
1939年 7月,八路军军工部遵照-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指示,在黄崖洞水窑山建立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手榴弹、马尾弹、五零炮等。每年所生产的武器可装备十六个团,是当时八路军的主要兵工基地。
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军井关三十六师团第四、第六混成旅共五千余众,陆空联合,进犯黄崖洞。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九百余名指战员奉命保卫,凭借天险与敌血战八昼夜,歼敌千余人,赢得了敌我伤亡六比一的辉煌战绩,"开中日战争史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记录",又一次粉碎了华北日军妄图摧毁我军工生产的阴谋。军委在《战役综合研究》一书中,评价这次保卫战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建国以后,地方政府一直把黄崖洞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相继完善了基础设施,恢复了部分旧址,开辟了旅游景点,新建集吃、住、娱乐于一体的泊龙山庄,增设了"当一天八路军"的旅游项目,颇受游人青睐。
游人从泊龙山庄出发,越过-同志题写的"黄崖洞"的汉白玉琉璃牌坊,便是入口的瓮屹廊。廊长0.5公里,两侧崖顶欲合,仰视如一线天,曲狭深幽,下临清泉飞瀑,抛珠溅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步出廊底,有 120级石砌磴道,旁有碉堡,形势十分险要。当年17岁的司号员崔振芳凭险消灭日寇百余名,最后壮烈牺牲。前行豁然开朗,是新辟的高山公园。中心堵泉成湖,上架六曲板桥,中建"敬英亭",供游人赏景小憩。四周奇峰异石,云雾飞瀑,又有镇倭塔、飞虹桥、小山亭相点缀,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画面。顺山势步步登高,便是烈士陵园。陵园由纪念碑、烈士墓、题词石和纪念馆组成,屹立在四季常青的松柏丛中。陵园西北 500米的崖壁山腰上就是黄崖洞,行人可侧身横步沿铁制悬梯攀登到洞内。洞平面呈喇叭形,宽18米,深72米,高25米,曾是兵工厂的仓库。崖缝间有两条黄龙横卧其中以烘托气氛。相传,黄龙替天行道,施雨济民,久而久之,黄龙吐出的黄烟把崖壁都熏黄了,所以黄崖洞又叫黄龙洞、黄烟洞。
步下黄崖洞,又有左权副总参谋长的简陋住处。沿着山间小道向东南行进,就是当年水窑兵工厂的旧址,"血染水窖口"战斗就发生在这里。现今,旧址犹存,当游人看到当年那极端困难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下,军工战士为敌后的抗战事业作出了最大的牺牲,无不激动万分。所以,在南山头上,建有方亭,亭中横立一通"水窑兵工厂纪念碑",洋洋百余字,铿锵有声,颂扬了人民军事工业创造者的丰功伟绩。
黄崖洞,陡峭的山势,奔腾的飞瀑,葱茏的林木,构成了一处天然的公园。所以,国家最近特批组建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为黄崖洞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