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的细节
“巡视组每到一地都要和100-200位干部谈话,中央要求是,省级干部全部都要谈话”
《t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海林丨北京报道
继2013年5月17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召开之后,5月27日至6月3日的8天时间里,10个中央巡视组进驻各地的巡视工作动员会密集召开。
期间,5月的最后一天下午,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根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的通报,大火造成粮食损失价值约284万元,储粮资材损失23.9万元,共计307.9万元。
其实,网上的舆论将“5·31”突发事件与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一事关联起来议论纷纷。对此,《新京报》6月3日发表社论认为,两件事本无关系,但舆论将二者联系到一起,反映了民众对中央巡视组的高期望值,“一直以来,囿于现实的、固有的利益格局,在反腐败、监督官员、改变作风等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民众更愿意相信‘中央来人’。这也是民众赋予中央巡视组以神秘色彩、寄予厚望的重要原因。”
民众持续不减的期待被认为是对中央巡视组的提醒,即中储粮粮库大火暴露出的管理漏洞,其原因需要巡视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注意。
此外,民众“误”将两件事关联,一定程度上源于对中央巡视组工作体系和巡视细节缺乏足够了解。中央巡视组到底采取何种工作方式?本刊记者为此根据相关公开报道进行条分缕析,深入透视巡视工作内情和各项环节,给读者了解此次中央巡视组提供一个观察指南。
收集街谈巷议,不多开座谈会
2013年6月5日,《现代快报》社评版发表一位署名江苏甘田的县纪委工作人员的文章,“中央巡视组听街谈巷议,这个办法好。”
甘田在文中说:“街谈巷议很多都是小道消息,因此很多人不把街谈巷议当作一回事,可是现在我们看到中央巡视组把听街谈巷议当作掌握地方实情的一个方式,不能不由衷赞赏。”
“听街谈巷议,关注群众议论的焦点”的细节阐述,并非此次中央巡视组的表态,而是源自2004年7月1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的一篇由中纪委、中组部第二巡视组撰述的《解密巡视工作要点》中的内容。
该文提及:“领导干部的行为是否端正,一般都逃不脱群众的眼睛。在一个地方群众议论纷纷的事情,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所以,群众的议论往往为我们了解情况提供了重要信息。比如,有的地方群众对领导干部‘傍大款’的议论较多,有的地方对领导干部子女经商的问题反映也比较强烈。这些反映和议论都为我们提供了比较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后来的巡视中也得到了证实。可见,群众的议论不是空穴来风,一般都事出有因。”
收集“街谈巷议”仅仅是中央巡视组了解地方实情的手段之一。2009年7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巡视工作条例》)还赋予了巡视组9大权限:听取工作汇报和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根据工作需要列席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会;受理反映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等;召开听取意见座谈会;个别谈话;调阅、复制有关文件、档案、会议记录等资料;民主测评、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对专业性较强或者特别重要问题的了解,可以商请有关职能部门或者专业机构予以协助。
对于个别谈话的方式,上述提及的《解密巡视工作要点》一文介绍,这是巡视组开始了解一个地方全面情况的基础,“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文章说,尤其是那些在专事监督职能部门的同志和刚从各种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是巡视组了解深层次问题的重要渠道,前者掌握的情况和线索比较多且具体可靠,后者思想包袱轻、顾虑少。
对于座谈会的形式,根据有关披露,在巡视中,一般不过多地采用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情况。“因为,大家在一起,顾虑较多,很难讲出心里话,更不愿意涉及对某位领导同志的具体评价。”
另外,尚有其他各种努力,为查探实情创造条件。如,巡视组经常风平浪静地抵达巡视地,开完“说明来意、目的和检查的重点、方式、工作安排”的见面会之后,迅速“隐身”,不再有任何报道,同时公布巡视组电话和信箱等联系方式以收集各方举报信息。
海量谈话,问出真话
虽然有各种了解实情的路径,但真正抓住真相仍是不易的。
早在2004年12月3日,时任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组长的任克礼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要解决不讲真话问题》,“一些干部对巡视组不讲真话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是说成绩多,讲问题少,一些人即便在谈问题时,也明显带有保留,甚或把问题当作成绩来讲。”
文章发表两天后的2004年12月5日,任克礼接受《t望东方周刊》专访,再次坦陈:“对党和国家造成威胁的就是干部的腐败和不讲真话这两个大问题。”并举出实例,有些干部常常回避实质问题,例如,有的干部上任后,举债搞项目;搞项目就要征地、拆迁;征地、拆迁会引起老百姓集体上访,最后,项目也被迫停下。但这些领导干部常常认为这不是个人问题。
巡视组也会遭遇猫与鼠的博弈游戏。一方面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对其隆重接待, 表示要大力配合巡视工作, 并提供一切工作条件;另一方面对巡视组的工作存有心理戒备, 对一些情况有意识地加以遮掩, 尽量展现其好的一面。
这都为探测实情增加了难度。由此,“问出真话”更加成为检验中央巡视组能否完成中央和民众厚重期许的关键,重点谈话对象的圈定和逐一问询继而成为一项重头工作。
巡视组的谈话对象,主要是副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重点是省委、省政府两个班子的成员,重中之重是两个“一把手”。除了在职的省级领导和省直部门及中央驻地方厅级单位的“一把手”,还包括市(地、州)的党政“一把手”、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另外退下来的副省级以上的老同志和部分退下来不久的省直部门的“一把手”也是谈话对象。
对于各地具体的谈话人数,任克礼在2004年接受《t望东方周刊》专访时提到:“巡视组每到一地都要和100~200位干部谈话。中央要求是,省级干部全部都要谈话;也要找一些厅级干部、退休干部、企业领导、人大政协干部以及群众逐个谈。”
另一可估计此数据的例子是,2011年7月1日中央第五地方巡视组回访天津市情况反馈会上透露,当年4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巡视回访工作中,与18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个别谈话。
对于巡视时长,据从此前各地召开的巡视工作动员会中知悉,进驻湖北省的中央第二巡视组、进驻贵州省的第六巡视组、进驻江西省的第八巡视组均明确说明,将在当地“开展为期2个月左右的巡视工作”。
在巡视时间有限、巡查内容繁重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谈话对象,巡视组的重点不同。比如《解密巡视工作要点》中介绍,对现职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要谈省委、省政府班子和成员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政等情况,以及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情况;对其他层级干部,要求侧重谈现职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廉政以及他们的配偶子女就业等情况。
四大重任,一把宝剑
在王岐山强调的“贪腐”、“作风”、“政治纪律”、“用人”等四大工作重点之下,巡查内容的明确性和契入点成为中央巡视组能否高效地打开局面的关键。
2013年5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在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上表示,要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进行抽查,提高巡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外界认为此项要求是中央授予巡视组的一把“尚方宝剑”。
目前已有于2010年7月11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可供依循,其中第三条“领导干部应当报告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等事项”、第四条“领导干部应当报告下列收入、房产、投资等事项”的规定中列举有详细条款。
此外,被巡视地区是否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亦成为巡视组今年工作的重项之一。
值得提及的是,2013年5月31日中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许传智透露,今年“五一”前,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在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的带领下,分别约谈了53个中央国家机关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检查督促中央国家机关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并已开始约谈中央纪委委员和省(区、市)纪委书记。
对于违反八项规定行为适用纪律处分条例的解释,中央纪委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据许传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2665个,给予组织处理和党政纪处分2290人次。
中央巡视组此行在纠察地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方面,有望取得成效。
除了每次巡视中央强调的重点任务之外,每一次巡视的常规性筹备包括:巡视前要了解被巡视地区、单位有关情况,制定巡视工作方案;进驻后,要通报巡视工作的计划,要说明巡视目的和任务;巡视期间,要及时汇报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严重影响工作问题、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事项等;巡视结束后,要写巡视报告,并向被巡视地区、单位反馈,要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还要回访了解被巡视单位整改情况。
巡视组有哪些权力
要完成重托,除了拿到“尚方宝剑”外,到底手握哪些权力,成为中央巡视组发挥其真正效力的命脉所在。
2008年1月时任中纪委、中组部第二巡视组组长祁培文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专访时谈及:“巡视组既不是考察干部,也不同于查案子,但是它跟中纪委查办案件、中组部考察干部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祁培文举例,巡视组发现案件线索,要马上交给中纪委有关室去调查;巡视组发现了有一些人搞不廉洁,马上由中纪委有关负责人跟他谈话,亮黄牌,提警告;巡视组在地方发现了一些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要给中组部建议。
由此可知,巡视组的“大权”在于,可以提供案件线索,但不去查案;可以建议,但不代替组织部去考察干部。“巡视组有了解权,没有处理权。”祁培文说。
事实上,祁培文的概括正是在2009年的《巡视工作条例》第二十条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即巡视组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不查办案件。
手握权力,被巡视的地方必不敢对巡视工作有所轻视,但仍有例外情况。祁培文曾透露他在某省巡视,有人给他写信,“一句话,这个地方没有你做的事儿,玩一玩回去吧。你要是不回去,没有好下场。”另一种是“利诱”。祁培文回忆,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李宝金曾跟巡视组许诺“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我都可以办”。
然而威胁和利诱却为巡视组提供了线索。李宝金的话引起巡视组极大怀疑,调查随即展开,李宝金为数家企业牟取利益、挪用巨额公款等案情继而浮出水面。
权力带来权威和震慑力之外,也带来了压力。比如未能及时发现被巡视地的问题干部,是否属于失职。
对此,祁培文曾直言:“我不敢说我们巡视过的那个地方绝对不会出问题,我只能说我努力了,我在那儿没有敷衍了事。我到地方晚上老失眠,为什么呢?责任在那里,最后要说话,要说硬话,不能说模棱两可的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有问题就是有问题。像李宝金这样的人,我们就挺紧张,如果我们那会儿没有这个觉悟,别人挖出来了,你说我这个脸往哪儿放?”
如何自律,谁来监督
地方巡视组如何自律亦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2011年9月《新世纪周刊》披露,当年4月12日至5月9日,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秭归县进行巡视,巡视组正式成员有9人,宜昌市陪同领导有4人。巡视组离开后,秭归县委办公室向县领导递交报告,要求县财政局报销巡视组在秭归期间的开支共计80.19万元。包括接待费370193元、礼品113477元、外出考察费139921元、购置设备109888元和其他费用68491元等。
2011年9月12日,网上出现“巡视组在贫困县花费80余万元”的信息后,一时间舆论哗然。湖北方面随即成立联合调查组,于9月13日上午赴秭归县进行调查。后公布调查结果: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秭归县巡视期间,秭归县为巡视组开支住宿费18180元(不含巡视组按出差标准结算的住宿费用)、餐饮生活费57200元、办公用品9900元、外出考察29171元。秭归县为巡视组购买的8套户外防水运动服和运动鞋,巡视组成员在巡视期间已自付费用。巡视组未收受手机、照相机、平板电脑、衬衫、布鞋等其他物品礼品。网传的“80万元账单”包含当地其他方面开支,当地以巡视组名义报销其他费用的行为是错误的,湖北省纪委已责成当地调查处理。第六巡视组在秭归巡视期间存在纪律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严、违反巡视工作规定的问题,湖北将进一步核实,分清责任,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省委巡视机构将以此为戒,严肃巡视纪律,开展内部整顿,切实做到严格要求,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查阅《巡视工作条例》,第五章内容有对巡视组“纪律与责任”的详细规定。
对于巡视工作人员的违纪现象,条例规定如果出现“利用巡视工作的便利谋取私利或者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等问题,处罚措施包括给予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或者调整、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