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销售环节的腐败,击中了国内药价虚高的软肋。但这只是推进药价虚高众多环节中的一环,还要从药品流通机制、药品监管机制、药品定价机制等问题上下功夫
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涉贿案日前曝光新的案情:在公司默许或授意下,医药代表以“讲课费”等名义掩盖向医生行贿的事实,巨额的医药“黑金”由此披上学术外衣,源源不断流入一些医生的腰包,最终却由患者埋单。除葛兰素史克外,另有多家国外药企接受调查。有观点认为,随着医药行业反腐力度的加强,我国医药价格虚高问题有望得到根本缓解。
毋庸置疑,相关部门针对国内药品价格畸高、行贿受贿等乱象开展的调查,有利于我国药品生产和市场秩序的好转。笔者认为,要让国内药品价格真正降到合理水平,仅靠药品反腐还远远不够。
目前,国内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码、物流成本畸高,是助推药品国内价格虚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挤出行贿受贿等加码到药价成本中水分的同时,也要挤出运费、仓储、人工等环节看似合理实际不很合理的水分。改变国内药品流通模式,逐步推进“企(企业)院(医院)”对接等减少流通环节的改革和实践,势在必行。
首先,要解决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普遍缺乏药物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如果药品纯进口,国内在价格制定上就没有话语权;如果(联合)引进药品生产知识产权,则产权转让费惊人,甚至对方在专利期内根本不转让。要想真正让我国百姓用上廉价高效的药品,包括药企、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原药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推广,有实力才有发言权。
其次,要堵塞我国药品定价机制中的漏洞。比如,相关定价管理办法规定,被列入定价目录的药品实行国家和省两级定价(指导价)。但有关药企上报定价时会刻意隐瞒成本,造成相关药品同类同质不同价甚至高价。还有一些药品的定价(利润)不合理,导致“降价死”现象频现。
第三,要加强新特药定价管理。一旦通过临床试用和生产,国家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可以自主定价。这就导致新特药频出,有的甚至是换个名字、配方稍作改动就成新特药,价格却大幅增加。这表明,国内药品批号管理混乱状况还一定程度存在,也说明“新特药药企自主定价”弊端需尽快弥补。
可见,药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成本和利润因素。反药品腐败调查,准确说是销售环节的腐败调查,无疑击中了目前国内药价虚高的软肋。但这只是推进药价虚高众多环节中的一环。要想让国内药品价格真正降到合理水平,减轻患者负担和社会成本,从药品流通机制、药品自主产权、药品监管机制、药品定价机制等基础问题上全面下功夫,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