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北京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自己身上“割肉做实验”,率先启动政府转移职能的相关试点。
今年9月起,市民政局下属的北京市殡葬协会等6家协会,将在机构、人员、财务等方面与政府部门脱钩,彻底告别吃“皇粮”的日子,获取经费须通过承接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来实现。据介绍,民政部门将对其项目执行过程全程监督并开展绩效考核,能力不够者将被淘汰。
□改革启动
6家协会试点政社分开改革
社会组织改革、政府职能转移一直为社会广泛关注。作为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政府部门,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表示,此次市民政局在自己身上“割肉做实验”,就是希望能适时转变民政的政府职能,在民政系统内的社会组织中,培育和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新制度。
李红兵介绍,民政部门下属的21家社会组织将进行“政社分开”改革,其中,北京市社区服务协会、北京市社工协会、北京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北京市行政区划研究会、北京市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和北京市殡葬协会6家协会,将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进行建立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承接政府尤其是民政社会工作职能的改革。
李红兵表示,市民政局和其二级单位下属的多个处室因与上述协会相关,需梳理自身职能,“只要市场能干的、社会能办的,即使自己习惯的说话算话的项目,就算带有一些利益,也都要拿出来交给社会”。
李红兵称,改革的主要职责在政府,但也需要社会组织的共同推进。他表示,对于政府来说,需要确定转移职能事项、主导社会组织的改造和提升、负责对项目的考核和监督。
而试点的社会组织,则要制订承接职能工作方案并且组织实施,构建现代社会组织的体制,来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
□改革内容
经费
政府不再拨经费改为项目申报制
“改革总的目标,就是要让这些剥离出来的项目,发挥更大的效应,为老百姓带来更大的实惠和效益,同时能做得更专业。”李红兵说,这就涉及几个方面,政府部门首先要与社会组织进行合约式管理,费随事转,要事先核定工作量,明确工作的标的和所需要的费用。
这也意味着,民政部门对原来由这7个处室承担的工作,今后将有更加精细化的要求,精细到标的、所需费用等等。最重要的是,今后,政府部门将不再向这些局属社会组织拨付经费,全部改为项目申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给予它们相应的支持。
“这也就意味着,改变了这些社会组织原来的资金运行方式,断了原来给他们的‘皇粮’,今后他们一定要通过争取项目、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来合理承接项目。”李红兵说,这也就要求这些社会组织必须要提升、规范自身发展,按照权责明确、架构完善、管理规范、服务专业的要求来调整会员结构,包括依法换届选举、规范各项制度,通过各项评估来满足承接政府项目的要求。
人事
公务员逐步退出将面向社会招人
李红兵介绍,除了经费外,这些社会组织还将推行政社分开,今后在职的领导干部在这些局属社会组织中的兼职,将有进一步的管理办法。
据了解,所谓公务员兼职,即为在机关工作的同时兼任社会组织职务。公务员退出社会组织,与其在公务员系统的职务级别没有关系。目前,北京仍有不少社会组织由党政干部兼任职务,如会长、秘书长等,无疑使得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市民政局社团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来说,关于公务员兼职问题采取的是“增量严控、存量渐减”的原则,现有社会组织存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兼职的,采取社会组织自律方式,原则上在下届换届选举中,兼职人员不得当选,实现逐步退出,确因工作需要兼职的严格按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
据介绍,市民政局已于2011年开始实行上述规定,近两年来已有800多名公务人员从社会组织中退出。
李红兵表示,今后,这些社会组织执行层的管理人员和相应的工作人员,将全部面向社会招聘,寻找更具备资格的人员,“政社分开后,让社会的人担任社会组织的领导,将可更好开展工作”。
在李红兵看来,改革将使得这些局属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加充分,“一旦这些项目落实到位,他们的工作将非常饱满,而且为老百姓带来的效应、其民间化的程度也将更高,工作队伍也将进一步年轻化”。
职能
将监管项目过程能力不够者出局
李红兵介绍,此次试点中7个处室已梳理出的需要转移的职能,涉及三大类60余个项目。
具体来说,一是涉及民政行业管理的协调职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事项,包括民政业务领域的一些行规、行约的制定,行业资格的认定和准入审核等;二是技术服务性的内容,包括标准的制定、评比表彰、学术和科技成果的评审、业务咨询等;三是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包括社区事务、养老助残、社会救助、社工服务、殡葬事务等。
“初步估计购买这60多项服务的财政预算要上千万元。”李红兵说,为保证这些项目及资金的落实,民政部门将对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实行过程监管和绩效考核,“这对政府部门来说也是个考验,因为以前我们一直是‘结果’监管,今后要注重‘过程’监管”。
他表示,除了进行绩效考核及过程监管外,民政部门还将明确社会组织完不成相关任务的制约手段和相应的退出机制,“这个监管过程也是动态的,谁做得好谁来做,谁做得不好就退出,这是个基本原则”。
据了解,此次试点将建立相应的制度,包括市民政局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社会组织干部中的兼职管理暂行规定等,《北京市政府转移职能目录》、《北京市政府部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目录》也在制定中。
目前,试点的6家协会正在进行人员重组,着手招聘专业工作人员。今年9月底前,双方将完成合同的签订、转移项目的交接和资金拨付等,年底前,民政部门还将对相应的监管和制度体系进行相应完善。
□专家观点承接转移职能关键是要公开
北京市殡葬协会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协会里有一个监事会的负责人尚是公务员,不过是代表政府专门监督协会工作。
上述负责人表示,其他协会有些还是政府拨款,不过北京市殡葬协会早就采取了项目申报的方式来获得政府支持,“这两年我们没接到过政府拨款,都是做项目得到的资金支持,比如政府委托我们为殡葬行业研究制定相关行业标准等”。
据了解,今年3月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广东、云南都已开始了相关改革。
“北京开展此次试点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政社分开,另一个是社会组织的民间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表示,关键得看下一步的具体措施,北京需要尽快出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如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的目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目录以及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的目录等。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民政局的此次试点中,作为首批试点的6家社会组织,将直接承接民政部门梳理出来的60多项职能,并没有公开招标的程序。
对此,王名表示,按照规定,政府可以向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及协会转移职能,其购买服务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公开招标,一种是委托,但其中也有相关程序,“北京市民政局的做法没有问题,但是关键是要公开,公开发布相关目录,让社会了解整个过程”。(陈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