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不只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
和黄帝的诞生地。
周人崛起于庆阳;
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
汉武帝在收复了河西走廊后打通了“丝绸之路”;
唐朝,河西走廊又支撑起了长安城一半的繁华;
……
甘肃,
到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今天,微游君带你走进甘肃:
甘肃从远古来——至少在20万年以前,远古居民就生活在甘肃大地;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20多万年前,甘肃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开始利用火和简单的石器从事原始的生产生活;距今1万年前后,甘肃先民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制陶业、畜牧业和农业逐步形成;距今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标志着农耕文化的初步形成;距今5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展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彩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以及河西地区的四坝文化、沙井文化,把甘肃史前文化推向了空前的高度。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诞生在甘肃;
伏羲与女娲
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时代,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他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发明创造占卜八卦,教会人们渔猎之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称王111年后去世,留下大量神话传说。
女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还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她开世造物,因而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长久崇拜的创世神。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主,被誉为中华“人文初祖”,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
4000多年前,周先祖在庆阳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
摄影/任永华
公元前1960年前后,周先祖不窋(bù zhú)便带着他的族人来到了甘肃庆阳,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他教民改地穴式居住为窑洞,重农耕,种庄稼,还提倡养猪、养牛、养鹅,植树种花,为庆阳早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900多年前,秦国发祥于天水、陇南;
公元前890年前后,秦人先祖嬴非子就是在甘肃天水、陇南一带从养马的马夫一路开挂走上了人生巅峰,成为了秦国的开国君主。
2100多年前,汉武帝收复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19岁的汉武帝刘彻派27岁的热血青年张骞远赴西域,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十三年后,几经磨难的张骞带回了沿途河西走廊匈奴的习性;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19岁的霍去病率领轻骑,对河西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冲杀驰骋,并收复了河西走廊,随后设置了河西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至此,一条连通中原王朝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开通了。
1400多年前,隋炀帝杨广在甘肃张掖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世博会”——“万国博览会”;
隋炀帝西巡图
公元609年,隋炀帝一行人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巡之路,历经艰辛终于到达张掖,在张掖市东南五十公里的焉支山举办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召见宴请了西域二十七国的使臣,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世博会”,整场盛会持续将近一个月。
唐朝,河西走廊支撑起了长安城一半的繁华;
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繁华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大唐统治下,河西走廊的经济繁荣程度甚至仅次于都城长安和南方的苏杭,又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都城长安的繁华有一半是依靠河西走廊这条丝路支撑起来的。
870多年前,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公元1247年,元代名将阔端与西藏高僧萨迦班智达在河西走廊——武威市的白塔寺进行“凉州会谈”,达成了西藏归属元王朝的协议,至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400多年前,明朝在甘肃境内大规模修筑长城,至今屹立在甘肃境内的明长城居全国之首;
明长城起点——嘉峪关
如今的甘肃,古城墙遗迹到处都是,无论是坐高铁还是火车,都能看见一条条或低或高,断断续续的土墙,或土堆,据官方数据统计,甘肃境内现有长城一共有:秦长城409千米,汉长城1507千米,明长城1738千米。
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兰州创办了兰州织呢局和兰州机器制造局,开启了甘肃近代工业之先河;
兰州近代工业为共和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第一座浓缩铀厂、第一座炼油厂、第一家合成橡胶厂、第一家现代化的“万锭”毛精纺厂在兰州诞生。
特别是中国的第一台钻井机、第一台抽油机、第一束化学纤维、第一批合成橡胶、第一匹精纺毛料、第一部雷达、第一滴浓缩铀、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枚导弹等都从兰州走出或者与兰州有关。
21世纪,甘肃正在续写着新的历史辉煌;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甘肃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古丝绸之路上,甘肃正在书写着新的历史辉煌。
来源丨微游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