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孩儿“练摊”锻炼自己,父亲在旁陪护“被管理人员殴打”。昨天,这条新闻被各大网站挂在醒目位置。暴力执法为何屡禁不止?肢体冲突会给孩子留下怎样的阴影?父亲明知不许摆摊,知法犯法给了孩子怎样的榜样?这些问题引发激烈争论。但无论如何,正如网友所言:当着孩子的面起冲突绝对不应该,“大人欠孩子一个道歉”(7月28日《华商报》)。
陪女儿暑假社会实践,这必须肯定,也是作为父亲的职责,能够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到社会环境中,提前体验社会生活的艰辛。但是,如果在命令禁止摆摊的区域陪着女儿“练摊”就有些匪夷所思,因为社会实践除了锻炼社会生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遵纪守法。哪些区域不能摆摊,就不能够带女儿前去“练摊”。陪着女儿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接触社会,而遵纪守法的底线不容碰触。当然,执法人员当面殴打的行为也必须谴责,暴力执法同样触及法律的底线,而在这两者之间人们却忽略了最该关心的人员,那就是女童。毕竟,她还仅仅是一个9岁的孩子,童年的记忆或者可以伴随其一生,影响到她对社会的直接观感。
官方的回应中,指出该位父亲有“钓鱼违法”的嫌疑,但这仍旧需要证据来证明。如果真的存在“钓鱼违法”的话,这个“练摊”的性质将会发生转移。即父亲是主动犯错在先,在执法人员第一天警告过“不能在此摆摊”之后,第二天仍旧前来这个地方,并且还与女儿约定“练摊”15次。当然,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只能以事实来说话,那就是执法人员殴打该位父亲是真实的,暴力执法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在这个暴力执法的过程中,当着女孩的面殴打,这是一个“双重错误”,一者暴力执法就是错误的;二者当着女孩的面将会影响到她的心灵世界以及对执法者的看法。假如在她的世界中形成了执法者都是贴着“暴力”标签的人,可以想象未来的世界会怎样。
有目击者称,父亲在带着女童“练摊”的时候,有这么两个细节值得深思。一个细节是,执法人员来的时候,别的摊主都跑了,父亲和女孩并没有跑;另外一个细节是,当执法人员前来理论的时候,父亲开始和执法者发生口角。从中不难看出,父亲的错误举动多么不合时宜,既然是帮助孩子完成暑期社会实践,那就要确保还原一个现实的社会,执法者来的时候,应该跟着其他摊主一起跑,让孩子知道这其中的逻辑。另外,在执法人员前来理论的时刻,并不应该发生口角,何况已经提前提醒过此地不能摆摊。如此以来,不仅将父亲的形象在女儿面前丧失,更给女儿一个不好的兆头,那就是主动挑衅法律的行为。
由是观之,在这起因为陪着女儿“练摊”引发的殴打事件中,父亲和执法者都有错误,而受到伤害最深的就是女孩,执法者和父亲都欠她一个道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在女孩眼中的形象是通过具体行动来表现的,在“练摊”中首先需要的就是遵纪守法,哪里可以摆摊,哪里不可以摆摊,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而不是和执法者“以硬碰硬”,挑衅法的边界。执法者更应该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尤其是有小孩在场的时候,特别注意执法的方式方法,避免出现暴力的场面影响到孩子心灵世界,因为任何人都是从小孩发展过来的,什么样子的童年就会有什么样子的未来。 (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