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车企管”为公车改革提供有益思路】
与传统的政府“自给自足”和“垄断供应”模式相比,服务购买模式能显著地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交付的效率,改善政府机构绩效。公车管理和使用不涉及国家秘密,在很多地方已经实施了货币化改革,或者进行了企业化运作模式,自然也不应排斥民企代管。
媒体公开报道《盘龙区公车“实名”上路》、《省统计局所有公车贴标“求”监督》,把公车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这些举措令民营企业萌生了参与公车管理的想法。日前,昆明雄霸车辆经营管理服务所(下文简称雄霸“车管所”)把《申请书》递交省统计局。在《申请书》中,雄霸“车管所”承诺:愿意参与或接管公车,并交保证金100万元。管理方式为企业先垫付油料等管理费用,保证做到“严禁党员领导干部公车私驾、公车私用”,最后由公务用车问题专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作出考评,满意再付费(8月13日《都市时报》)。
公车贴标识、GPS定位等举措,都不过是技术层面的改进,始终逃不掉公车私用的困扰,以至于公车私用这一顽疾无以根治,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究其原因,就在于同体监督的制度短板所致。“自己人管自己人”的实质,往往是“裁判员和运动员集于一身”,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处罚自己,最后当然是自己管不住自己。
“公车企管”的自信来源于体系优势,即“异体监督”所产生的强大功能。在企业化运作之下,公车的分配和使用之间,多了一道把关的程序。用车是一回事,怎么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在企业自身的利益之下,公车私用的成本将会被考虑在内,裁判员和运动员分设,制定规则者和执行者分离。同时,企业化管理之下,考虑的是经济利益而非权力福利,这将压缩“跑冒滴漏”的空间,公车私用的现象自然就会减少甚至根除。
实践证明,与传统的政府“自给自足”和“垄断供应”模式相比,服务购买模式的实施和推广,显著地降低了公共服务成本,提高了公共服务交付的效率,改善了政府机构绩效,市场的介入也成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公车管理和使用不涉及国家秘密,在很多地方已经实施了货币化改革,或者进行了企业化运作模式,自然也不应拒绝民企代管。事实上,“公车企管”并非没有成功实践,比如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就实行了多年的公务用车社会化管理服务,其内容包括加油、保洁、车辆保养、托管人员、车辆调度、各种资料登记、档案管理等。
由此可见,“公车企管”没有制度性和程序性障碍,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愿意和敢于尝试。遗憾的是,云南省统计局第一时间回应:“部门无权引进民企代管公车。”这样的回应大可商榷,公务用车的使用与支配,由单位自主决定而非上级,采取何种管理模式,当然可以自我作主。
“公车企管”契合了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大方向,从这一点来说,尽管“请把公车交给我代管”的服务喊话未能得到积极回应,却为公车改革提供了有益思路。(堂吉伟德/正义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