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104分钟,没有明星大腕、没有灯光舞美、没有绚丽焰火——8月31日拉开帷幕的第十二届全运会,奉献了全运史上最简朴的一届开幕式,获得了“节俭、轻松、亲切”的评价。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举办的全国第一个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节俭办全运”体现了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反对铺张浪费的要求,顺应了老百姓对狠刹奢靡之风、反对形式主义的期盼。
举办大型体育赛会,有助于展现体育竞技的魅力,有助于普及全民健身的理念,有助于提升举办城市的形象。但是,近年来,一些举办城市片面地注重了提升“城市形象”,而往往忽视了体育的本质和群众的参与。一方面,体育赛会越办越多,某些国际上少人问津的赛会也会拿到国内重新包装举办,并冠之“国际”名义大肆宣扬;另一方面,越办越奢华,盲目追求“高规格、高标准”,仿佛达不到“史无前例”就等于不成功,尤其是奢华的开闭幕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公众已经习惯了体育赛会背后的征地拆迁,习惯了体育场馆的美轮美奂和闲置浪费,习惯了开闭幕式的众星云集和奢侈气派,习惯了金牌至上的评价体系和举国模式。但是,这些“习惯”还是体育赛会的应有之义吗?举办城市负担过重,公众内心渐生怨言,已经成为不争的社会事实。
体育赛会是时候“还体育本色”了!全运会不仅是一次竞技体育的盛会,更是一场倡导全民健身、惠及广大百姓的重要活动。本届全运会最大的改革举措是“节俭办赛会”,除了开幕式的节俭之外,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这一理念。比如,大幅缩减了赛事规模、参赛单位数量和裁判员的人数,还缩小了火炬传递范围;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新建场馆仅占总数的8.5%,设备和办公场地也多为临时租用;撤并各类按惯例要举行的活动和仪式,取消了欢迎宴会和答谢宴会,一律以自助餐取而代之。本届全运会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同时,更是一次“回归体育”、“回归群众”的实践。没有文艺演出,取而代之的是全民健身展示;没有明星大腕,取而代之的是各行各业的体育爱好者。本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不仅展现了新时期体育事业的价值和担当,而且代表着全运会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衡量体育赛会举办得是否成功精彩,不在于拼华丽包装、拼声光焰火、拼规格排场,而在于开闭幕式能否紧扣体育和人文内涵,用创意取胜;在于体育健儿能否坚守体育精神,展示最佳成绩,创造精彩瞬间;在于能否接地气,让普通群众真正认可、接纳和参与其中;在于能否给举办地民众带来更多的实惠,真正促进举办城市经济、体育、文化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事实上,“节俭办赛会”只是成功举办赛会的基本要求,目的是省却与赛事正常运转并不相关的繁文缛节,做到删繁就简、直奔主题。举办赛会成功的关键是紧扣体育“主题”。“回归体育”是否还要坚持唯金牌论,是否可以删减错综复杂的金牌计分规则?“回归群众”是否还要坚持走精英路线,是否能让普通人花得起钱走进赛场观看或参赛?这些待解的问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需要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唯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体育赛会的成功精彩。
人们关注全运会,是源于对体育的热爱。第十二届全运会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要把这样一个好开端转化成一种好势头,还需一以贯之地秉持节俭理念、一以贯之地践行体育主题。节俭办赛会,还体育本色,还群众主角,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理念上来看,有着54年历史的全运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变,这也应该被作为一种传统固定下来,成为未来筹办任何体育赛会的宗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