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创新,有一点不能动摇,那就是免费的基础是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而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去免费,然后谋求自己的商业利益。
小米公司首次对外公开MIUI的WIFI密码分享功能后,很快又在争议声中宣布停止。小米于上周六表示,已销毁服务器上存储的所有用户分享的WIFI密码。
“WIFI密码分享”是小米的一项新功能,当小米用户进入覆盖有WIFI的公共场所(如咖啡厅),可以选择一键“分享网络密码”,其他小米用户便可直接连上加密WIFI。根据9月5日小米公司年度发布会上小米CEO雷军的PPT展示数字,小米服务器上存储的公共场所WIFI密码达到32万个。
小米公司停止MIUI WIFI分享功能是明智的。尽管对于广大小米手机用户来说,能够在公共场所通过WIFI密码分享更方便的免费“蹭网”,但它却是建立在有可能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用于无线上网的WIFI虽然是无形的,但它的带宽却是有限的,很多商家把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当做招徕顾客的手段,实际上却属于商家商业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如果过多的使用者因为免费分享而涌入,造成网络拥挤,将会对商业环境造成破坏,也会妨碍到店内消费者的正常使用。
公共场所可能会有很多免费的WIFI网络,但免费并不等同于无偿公共服务,否则也就没必要给WIFI网络设置密码。设置密码本身就是为网络加了一把锁,获取密码相当于索取了门锁的钥匙或敲门,这个过程理应取得主人允许,而与是否免费无关。未经主人允许把钥匙分享给他人,即便不违法,也是不礼貌的,同样,未经主人允许而向大众提供分享钥匙的服务,也极不妥当。以这种服务与创新去吸引用户,在商业道德上是值得争议的。
在网络时代,免费与共享是互联网核心精神之一。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许多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360的免费杀毒,微信的免费即时通讯等,并获得巨大成功。几年前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甚至还以“免费”为题写了一本影响巨大的著作,称免费是数字化网络时代“商业的未来”。
可以肯定,在未来的新经济中,定价为“零”的商品或服务会越来越多,会有更多的创新的商业模式从“免费”中获利。但无论如何创新,有一点不能动摇,那就是免费的基础是自己的商品和服务,而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去免费,然后谋求自己的商业利益。互联网创新不能突破法律与商业伦理的底线。
在互联网领域,中国的各项免费服务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这其中有后发优势的原因,但很多免费是建立在漠视甚至侵犯他人权益的基础上,比如早期的视频网站,就通过上传大量无版权影视作品积累了巨量用户。一个不尊重版权、物权的免费环境,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WIFI密码分享其实也从侧面体现了市民对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的渴望,商家没有义务提供免费WIFI的公共服务,政府却可以将之承担起来,希望那些曾经大力鼓吹过的城市,能够把免费WIFI的公益性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