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6福建政法新探索新经验系列报道之三
中新网福州1月8日电 (林姗)经济发展态势如何,通常以数据说话。评价社会稳定状况,也是如此。现在,福建省对各地社会稳定状况的评价,有两张表:一是群众安全感测评表,一是社会稳定指数统计表。
“2016年1-11月统计数据显示,福建省社会稳定指数在76-83区间,地市总指数分布在72-94区间。如果综合指数低于70,就要进行综合红色预警。”福建省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社会稳定指数”,英文为“Social stability index”,简称“SSI”指数。它类似于CPI、PMI、PPI等经济指数,由所选定的“一篮子”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的关键指标数据,通过合理赋权,确定上限值和下限值,计算各指标变化趋势和相对程度,反映一个地方一定时期社会稳定变化趋势和程度。
如此一来,“指数”就成了社会稳定状况的“晴雨表”。指数越高,代表一个地方越稳定。
如此重要的指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对此,福建省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精选指标。”社会稳定指数,由社情、警情、案情、舆情等四个分项指数组合形成。每个分项指数,从不同侧面观察和分析社会稳定状况。通过分析信访、公安、法院、网信等部门2.4万个历史数据,筛选出26类、46项关键指标,分别作为社情、警情、案情、舆情分项指数的数据来源。
“社情”由信访部门登记来信来邮、来访、进京非正常上访、进京集体上访、到省集体上访等5类指标的总量、增幅组成。
“警情”由公安部门统计的违法犯罪类警情、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八类刑事案件、“两抢一盗”案件、诈骗案件、命案、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等8类指标的总量、增幅组成。
“案情”由法院统计的各类新收案件、借款合同纠纷、涉房地产纠纷、劳动争议案件、土地林业矿产资源案件、城乡建设行政案件、新收执行案件等7类指标总量、增幅组成。
“舆情”由从福建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和福建省委网信办互联网中心《每日网上涉闽舆情》《每月网上涉闽舆情综合》及《每月舆情案例》提供的负面舆情数量组成,初步分类包括热点类、涉稳类、敏感类、极端类、涉官类、普通类等6类。
其次,综合计算。福建省政法委会同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研发“福建省社会稳定信息系统”,通过合理赋权,进行综合计算——把26类、46项指标按重要程度,逐个赋予分值权重。总分100,其中社情、警情、案情各占30%,舆情占10%,形成一组综合指数;采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各地市各指标得分,其中最低得分60、最高得分100;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每个地市社会稳定指数;根据各地市总量、增量分别占全省的比重,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全省总指数;考虑GDP、人口总量因素,引入均量指标,有利于减轻由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差异造成的区域间不平衡,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
“最后,分析评估。”福建省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每月初,数据由主办部门负责采集,省综治办信息系统汇集,导入信息系统,形成全省社会稳定指数及分项指数运行图;对各设区市社会稳定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结果呈报省委省政府,并通报各设区市。
用数据说话,既要科学精准,更得一目了然。对于如何呈现评估结果,福建省政法委也下了苦功。
为直观反映“四情”的状态,“指数”分别用时间、空间、数量等各种维度组合,以热力图、曲线图、柱状图、饼图等方式展示“四情”模块中的权重指标,科学合理表现、刻画福建省社会稳定状况。“一张数据图表可以反映全省及各地市社会稳定情况,分项指数可以看社情、警情、案情、舆情。”福建省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掌握社会稳定指数,有助于社会治理。如果说,以前是被动应付处置,那么现在就可以做到主动预测、预警、预防。
“我们根据社会稳定指数,做风险评估与预警。”上述负责人介绍说,目前,福建省设定以社会稳定指数70为警戒线、以单项指标减幅3个百分点为预警值,对相关情形进行分级、分色预警。综合指数低于70的,进行综合红色预警,环比下降3、4、5个百分点的,分别予以黄色、橙色、红色预警,进行督导整改。福建省综治委文件规定,设区市一年内三次被红色预警的,将取消其当年综治考评优秀资格。
目前,福建社会稳定指数信息系统已正式运行。2017年,福建省将深化研究、不断升级该系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