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6福建政法新探索新经验系列报道之六
中新网福州1月11日电(林锦微) 去年9月,福州市公安局新警入警培训结业仪式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343名新警学员的家属代表。学员们精彩的汇报演练,为家属带来了欣慰与自豪。
“今天特别激动,在父母的注视下,我宣誓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感到特别自豪。”在入警宣誓时,新警学员王路兴奋地说。
邀请新警家属参加入警培训结业典礼和宣誓活动,是近年来福建公安机关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
从2014年4月开始,福建省公安厅组织开展了为期1年的“把脉公安队伍思想状况”专题调研。调查显示,全省半数警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大部分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这不但是警察系统内的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如何有效维护警察的心理健康,成了福建省公安厅的重要课题。
经过充分试点、调研、论证,《福建省公安机关可量化思想政治工作标准暨系统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出台。自此,政治建警的工作标准被量化、系统化,包括教育时间、内容比重、工作制度等。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政治建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摸清思想脉搏。定期组织开展民警政治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省厅每年1次,市、县级公安机关每半年1次,基层所队每季度1次。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全面掌握队伍思想动态,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培育职业精神。通过开展职业仪式教育,在烈士纪念日开展1次祭奠公安英烈活动,每年至少举办1次警察荣誉章颁发、授衔仪式,组织1次入党、入警宣誓或重温誓词活动等,举办隆重的入警结业典礼和宣誓活动并邀请新警家属亲友观礼;创新表彰记功授奖仪式,普遍开展送奖到岗、入户报喜活动,颁发从警荣誉章。
再次,凝聚警心士气。各单位领导每半年至少与本单位民警谈心1次,至少组织1次慰问因公伤残民警和英烈家属、1次心理咨询辅导或心理培训活动,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至少建立1个图书阅览室、荣誉室、文体活动室,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局性文化活动。大力实施“暖警工程”建设,重点改善边远山区派出所工作生活条件。
政治建警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可量化的。一条条一项项的“硬指标”,推动政治思想工作变“虚功”为“实做”、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变“粗放运作”为“精细操作”。
在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笔“糊涂账”后,福建公安队伍整体政治素质如何提高?忠诚品质又如何培育?福建省公安厅给出的答案是,根本靠教育。
教育同样可以通过量化实现常态化。量化训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次数,固化经常性学习教育要求等,通过坚持常态化教育,把民警政治思想素质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性学习工作中。
例如,依托清华大学、公安大学等优质资源,举办各地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县级公安机关政委高端研修培训;入警训练中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不少于总训练时间的30%,晋升训练中不少于总训练时间的20%;从省厅机关到基层所队,每周定期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集中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教育;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党委中心组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12次。
确保公安队伍始终对党忠诚,是建设公安队伍的根本。除了政治建警、科学量化、教育为先,福建省公安厅亦致力于落实责任到位。
责任说的是确保民警思想有人管、思想政治工作有人抓、可量化标准有人落实。福建省明确界定省、市、县三级公安政工部门的职责任务,明确政委、教导员、指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要求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抓思想政治工作。为加强政工的能力,省、市、县公安机关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开展政工干部业务培训等。此外,精心组织政工干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政工部门真正建设成为“干部之家”、“民警之家”,培育政治坚定、公道正道、服务为本、甘为人梯的政工优良作风。
铸造忠诚警魂,建设过硬队伍。通过“硬指标”,福建省公安厅把风清气正、忠诚为民的优良作风逐渐根植在了民警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