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人们把练习拳脚、刀、枪技艺称为武术,其目的是为了防身和健身,并不是为了欺侮他人。我国武术界历来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尚武崇德。过去任何一个武术门派中如果出了败类,都要按照本门派中的"家法戒律"历数其罪,毫不留情地清理门户,以警示那些不守武德而干尽坏事之徒。古人尚且如此重视武德,我们今天的习武之人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武德精神。具体地说,我们今天练习武术,其目的主要是健身强体,防身自卫,同时也应具有主持"道义"的责任,比如说为了伸张正义,就应该做到"路见不平,见义勇为"。习武之人,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心胸开扩的人,有正义感的人,明辨是非的人,遵纪守法的人。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却不谙事理,粗暴莽撞,遇事说不开,便一时性起,三拳两脚,手起刀落地使人气绝身亡,那将会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多大的灾难和不幸啊!因此,要求习武的人,都必须充分认识和完全理解武术的正当用途及习武的目的,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武德。
一、尊师重道
自古以来,武术界非常重视师承关系,强调“凡习武之徒,必须以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重阳武德”。武术正是在这种严格的、特定的师承关系约束下,在民间广泛传播与发展的。“尊师”,即尊重师长,一般指晚辈对长辈的俗称礼仪,从学校和武术界来讲,泛指学生对老师、徒弟对师傅的固定礼节。“重道”,即尊尚武德、爱好武术与道德修养,泛指人的品格与技能兼修的境界。
二、谨慎择徒
择徒是严格武德的第一关口。武术界有“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武以观德”等之说。谨慎择徒作为一种手段,有效地限制了不法之徒跨入武林大门,保持了武林的纯洁。
三、除恶扬善
武林历来视不讲武德者,视豪门恶棍为不共戴天之仇。要求习武者主持正道,扶弱压邪,集中体现在“仁”与“勇”的结合。保卫国家抵抗侵略,是武德的最高体现。
四、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自古以来是武林所推崇的武德信念,按照武德的认识价值衡量,重义轻利实质是习武者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认识,它能唤醒习武者既勇又武、刚强不屈的人格尊严,完善其披肝沥胆、万死不辞的信念,最终借武技行为去反映这种认识,追求有意义的生命价值。
五、勤学苦练
习武者必先学武德。这并非仅是社会的要求和约束,也不仅是事关自身品德修养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习武能否登堂入室,学得武艺的精髓真谛。这种修养也微妙地运用到技术和战术上。
至于在武功修炼中,“诲人不厌,学而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孔子的名句,同样是武林的座右铭,并由此构成了众多的专门武术谚语: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学不专,拳必滥”;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等。
这些集中反映了“勤学苦练”的重要性,并成为所认同的、有效的约束手段。
抱拳礼
学武术要讲武德,施“抱拳礼”是武术界的礼节。左脚上前一步,右脚跟上;并步的同时,两手环抱胸前,右手握拳,拳面向左手,拳顶对着左掌中指下端;左手四指伸直,拇指弯曲,两手手心向外前推。这样做含义宽广,其重点有三:
(1)武术界五湖四海皆兄弟;
(2)左手拇指弯曲,意在武术界内“莫称大”;
(3)两手环抱胸前手心向外前推,意在表示武术界的友谊永记心间。学武者以德行为先,经常遵守奉行武德,乃终生大事。它的难度不亚于武技,从某种角度讲,修身修性方面的武德锻炼,要超过技术方面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