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个牌子就能转作风?
--部分地区以“马上办”整治庸懒散透视
新华网北京8月19日电(“新华视点”记者)群众的事办得快不快、好不好,是检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指标。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山东、湖北等地采访发现,一些地区通过职能整合、机制创新与系统内部调节,在不增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情况下,设立“马上就办办公室”。本应担负“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职责的相关部门,挂个牌子是多此一举还是名正言顺?“马上办”能否改变工作作风?如何使“马上办”成为习惯工作?
挂个牌子到底有多大用处
当高空作业车开到家门口准备维修路灯时,山东曲阜市民李绪付还不太相信这是自己拨打了“马上办”热线报修的结果。他说:“这也太快了,打电话报修后几个小时就过来了,周末还以为人家不理会呢!”
李绪付的经历是“马上办”工作的缩影。2011年,山东曲阜市从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挂牌设立了101个“马上办”。同时,该市还出台了“马上办”管理办法,设立了“马上办一线通”服务热线等配套机制,并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规定。
无独有偶。2011年,湖北襄阳市樊城区整合纠风、优化和督办等6部门力量,成立“马上办”,组建工作专班,既要求专职专岗、分工明确,也要求机动使用、随时调配。
在曲阜市,各部门“马上办”一年多来受理、办结典型事例1.4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超96%。湖北樊城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涉及1.7万多户居民搬迁,该工程有望在3年内实现。樊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厚文说,如果没有“马上办”的理念和大督查的保障,这样的高效率是不可想象的。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徐行等认为,在一些经济发展平平,行政效率低,群众意见大的地区,“马上办”的出现,对于转变干部作风、扭转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政机关“踢皮球”现象、反对官僚主义确有较明显效果。
一些基层干部和专家表示,部分地区设立“马上办”具有临时性,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的过渡性安排,在短期内确实能促进干部作风发生变化,但时间一长,会不会流于形式仍不好说。
也有不少群众质疑:“马上办”本是理所当然的事,为何还要专门挂个牌子,这真让人想不通。“难道不挂牌子,群众的事就不‘马上办’了?”
“马上就办”岂能只靠“马上办”
尽管“马上办”在一定程度上抓住了行政效率的牛鼻子,成为干部庸懒散神经的紧箍咒,但从“马上办”的工作体系来看,目前仍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现行政府职能部门的传统工作规制和流程。
“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马上办’,从过渡时期来看,不失为地方政府提升效能的有力之举。”安徽省社科联研究员程必定认为,这也折射出一种不良作风:之所以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恰恰是其他一些部门不能或不愿意“马上办”,仅凭一个“马上办”,转变工作作风是难以实现的。
记者在山东曲阜“马上办一线通”热线采访时看到,负责全市市民电话咨询、投诉和对101个“马上办”协调工作的热线,只有8名工作人员。热线的工作人员仍采用手写方式将电话咨询事项进行备案,在规范性方面存在漏洞和缺陷。
山东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认为,“马上办”机构的出现,仅仅是有限的“量变”,“马上办”成为习惯作风才是“质变”。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遇事不能“马上办”的情况时有发生。今年7月,陕西西安市300余名环卫工遭欠薪4个月被报道后,经相关领导过问,拖了几个月的问题才解决。
更有甚者,有的干部还“刁难”群众。近日,安徽颍上县发生一起“国土局干部酒后意外身亡”事件。经调查,这是一起国土局干部要求办事群众“请客求人”引发的事故。为办理土地证,这位请客的群众近几个月几乎天天去国土局“求人”,但证一直没办下来。
专家表示,当前,一些群众“难办”的事,经领导过问才解决、遭党政机关“踢皮球”等现象的确存在。这暴露出一些部门和干部的庸懒散思想,漠视群众利益和合理诉求。若不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上彻底改变,此类作风顽疾将难以从根本上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