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过于丰裕的政府补贴对很多企业起到误导作用,它们不是铆足劲争夺市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售价,而是想方设法讨好政府,盲目扩大投入,以进入补贴名单。
据报道,利用管理国家专项资金的职务便利,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原处长陈柱兵每给相关企业发放一笔专项资金就要求企业按照20%给其提取好处费,用此手段陈柱兵单独或伙同他人非法收受企业财物合计2454万元。
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发放中捞取好处,陈柱兵并非个例。2011年,国内最大的农机连锁企业吉峰农机的两子公司高管涉嫌行贿被捕,也是涉及涉农补贴申请。
在陈柱兵案中,屡被提及的各种专项资金是中国每年近两万亿有严格用途限定的“戴帽资金”的一部分(据《南风窗》)。作为一种财政平衡制度,这些戴帽资金除补贴地方政府之外,还用来鼓励、扶助特定产业的发展。企业能否获得专项资金,与审批部门的“关系”成为重要因素,甚至有专门的掮客公司从中牵线搭桥,然后从补助资金中分成获利,企业行贿、骗补不乏案例。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扶助特定行业或产业初衷很好,但管理上的不透明却使好事变坏事,滋生乱象与潜规则,这不但浪费了国家资金,实际上还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平衡,甚至影响产业发展。最近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的被查出颇能说明问题,李的落马与广东省财政每年投入4.5亿元设立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黑幕有关,在潜规则下,很多LED企业不务正业,一门心思拿补助。巨额补助被政府关系良好的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拿走,另有一些拿到补助的企业甚至是空壳,而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部分中心企业甚至还不知道某些政策补助的存在。
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政府补贴资金越多,有时候反而起到的副作用越大。近年来典型的反例发生在光伏行业。在光伏行业,过于丰裕的政府补贴对很多企业起到误导作用,它们不是铆足劲争夺市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售价,而是想方设法讨好政府,盲目扩大投入,以进入补贴名单,最终光伏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频发。
事实上,为了改革“戴帽资金”过多的现状,在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将缩减专项转移支付作为今年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9项任务之一,要求将部分属于地方事权且信息复杂程度较高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下放地方管理,对部分使用方向类同、政策目标相近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予以整合,这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专项资金发放存在的一些乱象。但由于其核心还是“简政放权”,涉及相关部委的审批权和地位,其阻力可想而知。
另外,值得反思的是,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给特定企业以补贴,这样的模式是否合理。现实中,能获得政府资金补贴的,往往规模较大,或与政府关系较好的企业,这些企业获得补贴后,更强化了其竞争优势,造成了强者恒强的现象,大大压制了那些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而且,补贴企业,也容易引发贸易争端,最近的中欧光伏争端就是例证。
市场经济之下,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征收合理的税负,给予企业充分的自由,这才是对一个行业最好的扶持。从这层意义上说,专项资金扶助特定行业的做法,其实越少越好。减少补贴,对于保留的补贴资金项目,简化审批,强化监督,促进透明运作,如此才能根治专项资金审批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