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事件”后的3个月里,美国情报机构“棱镜门”持续升级。随着不断有国家“上榜”受害者名单,美国当局也陷入“窃听”带来的国际舆论风暴中。日前,法、德两国领导人在欧盟布鲁塞尔峰会上联手发难,对美国“窃听盟友”的行为表示极大愤慨。
时至如今,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窃听门”将在美欧、尤其美国和德、法两国间,掀起怎样的波澜。
用“咆哮如雷”形容法德两国的反应,似乎并不夸张:法国方面,10月21日,法国总理埃劳称“非常震惊”、“难以置信”;德国方面,总理默克尔多次表示,“对盟友采取间谍行为是断然不能容忍的”。
然而雷声虽大,雨点却小:法德两国似乎只满足于点到为止而不愿冒更多风险,而欧盟本身则束手无策。尽管对“窃听门”欧盟各国既愤怒又无奈,可缺乏执行力的欧盟几无能力介入集体网络安全这一领域。
早在今年6月,奥朗德就曾提议,在欧盟峰会平台讨论欧盟国家公民个人信息的集体安全保护问题,而本次布鲁塞尔欧盟峰会的计划主题之一,就是“电信市场和创新”,正因如此,人们才在峰会前判断,“窃听门”的发酵或许会推动欧盟个人信息安全集体保护问题的进展。
但事实证明,这方面的进展顶多算微乎其微。目前法德等国能追求的,仅仅是在美国人面前发出“一个强大而团结的声音”,但峰会后发布的欧盟28国联合声明,仍然强调“信息收集合作是打击恐怖主义的基本要素”,仅仅对“缺乏互信将妨碍必要合作”提出警告。
就当下看,法德两国在“窃听门”问题上同病相怜,但二者并非总动作一致,默克尔一直寻找联手抗议窃听的伙伴,而法国似乎更乐于和美国人“点对点”互动。有传闻称,法国政府也参加了美、英、加、澳等国在监控窃听方面互通有无的、代号“丝绸之路”的信息交换合作,这让奥朗德不得不投鼠忌器;而默克尔不得不转而谋求和同样深受NSA窃听之害的巴西联手,在联合国提交“关于保护个人隐私权的决议草案”。
但即便对“窃听门”最愤怒的德国方面,也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默克尔尚未完成组阁,自身灵活性有限,也负担不起一旦德美关系恶化、欧美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受影响的后果,她不得不担心,一旦谈判失败,将对德国经济利益构成冲击,并累及自身政治前途。
法、德也好,欧盟28国也罢,目前都处于一个为难境地:既要表达自己对美国窃听的愤怒,又要小心翼翼避免伤及本国和美国的长期战略关系,因此他们只能字斟句酌地提出,借此契机和美国建立“新的信任关系”,具体说,就是希望美国公开承诺放弃对欧洲盟友的监控和窃听。但至少截至目前,奥巴马并没有松口之意:显然,刚经历过停摆、明年就将面对中期选举的奥巴马,也不想冒任何政治风险。